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

(2016-06-11 23:01:33)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

                                        张颖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基础,识字教学有时为枯燥,所以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通常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等,比较传统。方法也比较陈旧。其实"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更加新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烘托气氛,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以及词语的印象。比如:在教学33课《活化石》时,为避免识字时的枯燥,我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先一起学生兴趣,再在图片中加入本课生字,这样使学生在观看中主动学习生字,并了解词义,使学生记忆加深。又如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时,上课时先播放一段录像,将学生引入“狐狸吃葡萄”的故事情境中。再出示小动物,让学生说说“课文写出了哪些小动物去吃葡萄?谁最后吃到了葡萄?”再根据故事在书上找到相应的段落,并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段落。之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课文。最后,让学生讨论,你学会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这样,从看图说话、学文,自然过渡到识字,学生合作交流中学习生字,巩固了对生字的印象。
    二、教学笔画,正确指导书写
    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我在课堂教学时,就利用动画教学分析生字结构,运笔示范笔画,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诱发学趣,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模仿。学生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就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如:《识字六》中“温暖”的“暖”学生较易写错,对“暖”字的右半部分难易掌握容易和“爱”搞混,我就制作一个“太阳公公”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上悦耳的音乐。显示书写时,动画速度放慢,配合教学,使学生理解了在太阳的照射下才能变的暖洋洋的。这样,学生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很深。
    三、巩固识字,拓展课外识字
  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影响非常重要,如果在第一次记忆生字时候就记错了这个字,那么之后就不容易将这个错字从他们脑海中挖去,所以把一个汉字第一次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记忆。
  运用“换偏旁法”,记忆生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我可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汉字,可以根据它的组合规律,渗透识字的方法。如:出示“包”、“及”、“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利用“语文加法”引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当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利用电脑效果给予鼓励,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包”带出“跑、泡、炮、袍”等字,“及”带出“级、极、吸、”等字,“青”引出“请、清、睛、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既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运用“比较法”,巩固汉字:
    汉字中有许多相近字,学生用字不分语言环境,不管字义,随便就用,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飘”字,受“要”的影响,很多学生把左半部写成“要”。另外,“状、壮”两字,学生也易混淆。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状”字,让学生形容一个物体的外形,闪动 “犬”,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再出示“壮”字,让学生记忆在说说人或景物时,是“士”,闪动“士”,让学生组词。最后,再出示几句话,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说说要用“状”字还是“壮”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运用“网络法”,提高识字兴趣

学生喜欢看课外书,针对这一特点,在班上我就经常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有时候在布置课前作业时,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我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学生非常乐于运用电脑,经常在课堂上交流从电脑上获得的知识,这样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被动识字变成主动识字,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