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课文《忆读书》再次解读
(2015-09-17 20:05:21)
标签:
教育 |
你问我答——课文《忆读书》再次解读
费维
2015/9/17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解读,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 ,理解也一定不同。
学贵在疑,《戴震难师》中,十岁的戴震在听塾师讲课时就能大胆地质疑:“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不得不佩服道:“此非常儿也。”我真希望我的学生也是不同寻常的天才式的孩子。
第一课《忆读书》已经讲解完,孩子们对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他们心中会有怎样的疑惑,不如把课堂留点时间给他们,看看他们会提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
学生练忆玲:课文中“柳州风骨,长吉清才”具体指什么,老师可以详细地解答吗?
我:好的,柳州指的是柳宗元,他可是唐朝著名的大作家哦,散文高手,文笔清新,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柳州风骨是说冰心的文章有柳宗元的风格;长吉也是唐朝人,他叫李贺,大名鼎鼎的鬼才,人称诗鬼,可惜英年早逝啊。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词瑰丽,冰心的作文也有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词语。这句话是冰心的老师给她的作文写的评语,是对小冰心写作的肯定赞扬和鼓励。
学生王彤:老师,文章为什么开头要用:“一……就……”的句式呢?
我:因为冰心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作家,读的书写的书都很多,这个话题对她来说简直是得心应手,就像曹潇枭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如果我们让他谈谈骑单车,他一定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另外,这篇文章是应一本儿童刊物之邀为儿童如何读书所写的,主题非常明确,所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起总起全文的作用。
学生王高斐然:老师,我想知道《荡寇志》里写了些什么?
我:非常遗憾,老师也没有读过这本书,如果你愿意的话查查资料或者看看书,知道了内容再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陈财祥:老师,怎么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我: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借疯癫和尚的口说的话,小说写四大家族的悲剧,告诉人们封建王朝必将没落,但是作者很同情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因此看尽了世态炎凉,受尽了人间冷暖。
学生李荣鑫:课文第7段中,“《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我想知道什么是章回小说?
我:好的,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每一个章节后,都附有: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有哪位同学给李荣鑫举个例子吗?
学生刘永豪举手:《水浒传》中有一章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非常好,明白了吗?李荣鑫”。“明白了”。
学生周瑞琳:课文第11段,冰心十一二岁时并不喜欢读《红楼梦》,为什么后来又喜欢并且爱上了《红楼梦》呢?
学生黄雨彤主动回答: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阅历越来越丰富,作家对人生、对社会、读时代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能读懂小说的深刻内涵了,就觉得书写得真是太好了,就越来越喜欢看。
我:对了,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和长大,以前不懂的我们会慢慢懂得,就比如我们小时候特别爱看童话,觉得有趣天真美好极了,现在再看童话,可能就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王欢欢:老师,文章第3段说冰心的叔父给她讲三国的故事,我想知道冰心的长辈都喜欢读书吗?
我:是的,冰心可是生长在书香门第之家哦。如果你特别感兴趣的话去看看冰心传记,全面了解一下她的祖辈、父母、子女的情况,看看一代文学家世纪老人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吧。
学生秦俊杰:老师,冰心喜欢读《水浒传》,为什么文中却说这书是凑成108将呢?这好像是对这本书的否定。
我:这涉及到写作中材料的详略问题,这样吧,大家看电影最关注的是什么人物的结局。对,当然是主角,配角都不怎么关注。小说也一样,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对主人公就要详细刻画,着力描写,越生动越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而次要人物要略写,否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拉拉杂杂,就失去了它的文学性。
又有学生问:老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冰心那么喜欢岳飞,却不喜欢读《精忠说岳》呢?
学生积极帮助解答,有的说课文里就有答案,但课文中的说法多数同学不认可,我告诉大家,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分析,这本书是历史书,宣扬“忠”字,对人物的描写不够生动形象,人物性格不够鲜明突出,语言也不精彩,所以不吸引人,难怪作者不喜欢看它了,转而去读岳飞写的词《满江红》了。
……
你问我答的教学实践过程, 我看到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也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真的是学无止境,我还要奋力遨游。教学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事,我将不遗余力,继续前行,做一个勇敢的尝试者。
授课感受:
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平等的思维交流者,让“做学问”三个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敢于接受新知识,也敢于提问质疑,与老师平等交流,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授课教师的挑战,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就必须全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