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2019-01-24 10:35: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8、教师阅读 |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叶霞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时代,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革命,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既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要想让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的合格公民,就必须弄清楚学校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即新一代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养,才能理解并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成功应对未来更加严峻的职业挑战和全球性竞争。
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基础教育为立足点,围绕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刻的阐述,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学生主体性这三方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理解。
“以学生为本”是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相应学段的教育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和 知识的日益丰富与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关联,但 不能混为一谈。有一些教师把知识只是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把考试分数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评判准 则,他们往往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和测验、考试 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培养“考试能力”作 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的教学,将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发展,而素养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能的出现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科知识的丰富内涵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具体的知识内容,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如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有关钢铁的知识时,通过高炉炼铁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百炼成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什么人生寓意?让学生领悟到在人的成长道路上, 没有一帆风顺的,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国家之栋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素养,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复制、记忆、理解也不能形成素养。知识只有通 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加工、内化、升华等,才能转 化成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就是要 把学生真实的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质疑批判视 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 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要用激活、启发、质疑、思辨取代灌输和死记硬背,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批判性,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与品格,它的培养不是依靠一门单独的学科就可以完成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通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完成。任何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都有其共性和特性,教师只有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中形成和提升的教育价值和内在关联,才能发挥出本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