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读后感

(2017-12-10 21:19:07)
标签:

365

分类: 8、教师阅读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读后感

语文组  应小明

最近读了方臻夏雪梅 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 》,受益匪浅。这本书融合了很多位名师在基础知识、能力提高、语感培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的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作业领域里展现出来的美好春光,这本书让我们发现了作业设计的另一个世界:在作业王国中,有如此灿烂的智慧渗透。也顿感,原来作业设计的学问有这么多!有的老师以“主题整合,表现本位”为特征的数学作业设计,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和整合性;还有老师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进行趣味性作文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我也借用一些名师们的做法,因为同样的事情做起来总会因时因势因人而有不同,我自己也要投入到对作业设计的思考中才能真正解决我自己曾经的困惑,不过此时的思考已经有“巨人”的肩膀,或许可以让我眺望更远处了。

“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 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即使是枯燥的计算形的题,只要改变一下形式,引入一些竞赛,增添一点激励,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在每课教完之后,我们可以布置竞赛性的作业,其实,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对作业自然会产生兴趣,而不再抱怨“我在为谁做”。还有像布置实践的作业,说成自己做主,在生活中寻找力量。换一种形式,换一种说法,就可能给学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用点心。

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上,许多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只把作业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常常随意为之:要么根本不进行设计,拿现成的;要么即使设计了,也只是针对课堂而言。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负担,使作业成为任务和苦差。学生是被动的。我们要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在探索、在研究,在创造。

作业布置要注重有效性,要针对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不仅让作业发挥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作用,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为今后的学习创造更扎实的基础条件 

在课改的大潮中,我希望得到更多这样的“名师”引导,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航灯;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收获更有价值的点点珍珠。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之中得到更多属于他们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