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

标签:
犀牛角非洲犀亚洲犀牛角亚洲犀与牛角的鉴别 |
分类: 杂项 |
亚洲犀牛角雕刻艺术品
从秦汉以来一直到明清连续两千多年,犀角雕都作为皇室贵族和达官贵人为之珍稀艺术品珍藏,而长盛不衰,主要原因是:
第一,犀角在秦汉以后我国境内已非常稀少,犀角主要靠国外进口,而亚洲犀仅仅只印度、苏门答腊、爪哇、马来西亚一带尚有生存。物以稀为贵,当然只有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才玩得起,甚至是主要原因。
第二,因为从秦汉以来我国医学家就确认犀角是一种神奇的药材,它有任何药材所不能代替的功效,既能养身保健,又对某些病的治疗有着神奇之功效,所以两千多年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公约下达禁令,我国都将犀角作为养身保健和治疗某些病不可缺少的药材,这是犀角珍稀的关键原因。
九、看个头和腔子:亚洲犀角个头较小,腔子较浅,一般用来制作30厘米以内的工艺品,如犀角杯、鼻烟壶等,古代较大一些(超过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则个头大,腔子深,较大型犀角雕品多为广角雕制。
http://s3/mw690/006d28Eogy6ZQCI5ftob2&690
十、感觉温度:犀角凉而温;水牛角凉而寒(冰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十一、闻气味:亚洲犀角清香;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十二、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优劣系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可绝对化。)
十三、手触摸。犀角光亮滑润,泛油明显,不干涩,很少见到裂纹,手感良好。水牛角干燥,油性差,常有裂纹,手感差。犀角沾水后表面无变化,水牛角沾水后表面变软,有一种类似摸肉的感觉。
http://s3/small/006d28Eogy6ZQCCCCsi62&690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一些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质地、工艺、形状同样很重要。目前市场上很多人用水牛角、黄牛角等冒充犀牛角。因此,专家指出,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甚至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亚洲犀角牛角的药用价值
由于亚犀角是极其珍贵的药材,千百年来,人类对亚州犀牛的捕猎而导致亚犀濒临灭绝;而如今,亚犀角的用途已不仅仅是药用价值的概念,其精致的工艺制品早已成为人们垂涎三尺、梦寐以求的珍罕收藏品。
犀角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或苏门犀的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功能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犀角配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三味,即为著名的犀角地黄汤,可以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现代将它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数以千年常用的传统中药中,价格最为昂贵的恐怕要数犀角了。早在春秋晚期的《范子计然》中,就有“犀角……上价八千,中三千,下一千”的记载。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药材市场上,冬虫夏草的价格是每公斤人民币57.60元,犀角的价格则是每市两(16两制)300元,经折算,犀角的价格是冬虫夏草的166倍。现在,因资源稀缺,冬虫夏草的价格已上涨到每公斤十几至几十万元。那么,犀角价格呢?
http://s12/small/006d28Eogy6ZQBcYroL2b&690
犀角器在古代工艺品中属凤毛麟角,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是独领风骚。早在2005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140.56万元成交,创下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最高价;2006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犀角雕仙人乘槎杯以203.2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犀角雕拍卖世界纪录;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两件犀角器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这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犀牛角
犀角的鱼籽纹(但蹄子也有此纹)
四 、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另外,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五、看截面形状,亚洲犀角截面是椭圆形的,一般被制成酒杯,以尽量保持其原状。非洲犀角的截面是圆形的,一般用做碗,瓶类雕件。
六、看雕件腔口的深浅,亚洲犀角杯的杯槽(就是能盛水的部位)都比较浅,而非洲犀角的腔口则较深,原因是非洲犀角长度大,因而底部的凹腔就比较大。
七、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八、用热水浸泡或放入手掌中磨擦使之发热,无腥气而清香是亚洲犀。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的区别,常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 、犀角,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集合固体,犀角底盘的形状为马蹄形,角盘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俗称“天沟地岗”。明清期间的犀角雕琢造型,往往利用犀角的"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而雕成马碲形似的"爵杯"。如此,既物尽其用恰又尽量地保持犀角底盘的完美状态;而用犀角底盘雕琢手镯或其它较大而精湛的艺术品,那往往都是皇室、官府巨贾们所收藏的奢侈品。
二、犀角有亚洲与非洲犀之分,亚洲犀角的底盘为马蹄形,非洲犀角为马鞍形。一般亚洲犀角质优于非洲犀角,因而其所雕之物也珍于非洲犀角制品。犀角雕刻在竹、木、牙、角四大雕刻中,居首要地位,就在于其材料的珍贵难得和材质的药用价值。
三、看纹理: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竹丝纹”。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任何犀角的纵剖面都有平行的“竹丝纹”(也叫“顺纹”),亚洲犀角“竹丝纹”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有“粟纹”(也称“鸡皮纹”、“毛囊纹”、“鱼子纹”)。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也叫“绞纹”“牛毛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亚洲犀角“竹丝纹”粗
亚洲犀“粟纹”
亚洲犀“鱼子纹”
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至于市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瓷器、书画、玉器、鉴定知识,分享古玩第一手资讯,引导你正确收藏。欢迎藏友加微信18217717608
QQ2207772198
前一篇:犀角雕刻工艺的收藏与价值
后一篇:「群砚之首」-端砚 端砚入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