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鱓(1686-1762),清代书画家。鲜,一作觯,宇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单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在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谓、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
因在扬州见石涛作品,风格一变,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喜用破笔泼墨作画,任意挥洒,其作品具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点。而且他还善于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变化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坛有着较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和《墨荷图》等。李鱓是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裔孙,后代定居江苏镇江。
李鳝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以花草鸟虫为主,不仅画兰、竹、荷花、牡丹这类文人常画的花鸟,还画葱、姜、瓜、茄、山芋、芋头、茭白、松鼠、蛤蟆、蚕茧等百姓生活常见之物,生活气息极其浓厚。他的画画幅有大有小,有整张有斗方。在用笔上,“不株守昔人绳墨,造化在腕”,任意挥洒,把细笔勾勒与阔笔放纵结合起来,“水墨融成奇趣”,酣畅淋漓,清新动人,达到了“情状如生”的效果,表现了以抒发个性为主要特征的画风。
他非常善于用水,许多作品至今依然花叶滋润、墨彩欲滴。他的书法被称为“具颜柳筋骨”。他的题画或左或右,或大或小,或飘忽或沉淀,内容由绚烂归于平淡,明白如话,韵味深长,书法与绘画浑然一体。他是清代画坛上开宗立派的人物,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其作品至今仍有五百多件被公私藏家收藏。
下面我就给您介绍下李鱓作品拍卖历史成交记录:
李鱓 乾隆7年
1310.4万 2010-05-15
李鱓 松册 册页
(八开)750.95万 2011-12-16
李鱓 乾隆17年
672万
2010-12-15
李鱓 清·乾隆十九年
560万
2009-06-26
李鱓 古木竹石图 立轴
537.6万 2012-09-15
李鱓 乾隆己巳1749年
504万
2010-11-21
李鱓的作品在题材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文人画题材,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另一种是其他的花鸟蔬果。虽然松、竹、梅的题材是前人反复描写过的,但李鱓每每赋予新意,在这方面,《五松图》最具代表性。
李鱓采用类似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描绘了五株松树形态上的不同特点,结合着题诗,体现了他认为可以称赞的五种品格,一株突出了松树的劲直恭立,比之身在庙堂的大臣,强调的是其躬谨事国,刚正不阿;一株表现了松树的体已衰老而精神勃勃,顶秃了,树干仍然卓筋露骨,比之为曾上沙场的老将,强调了松树的胆气尚雄,军容依旧;另两株一侧身,一卧身,松枝纷披如马尾松,比之为一龙一蛟,强调了它们不受约束,鞭风挞雨,变幻无穷的豪情;再一株松树,形象如同黄山的蒲团松,比之为世外的仙佛,强调出“白云一片青针缝”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可以说,这五种松树所代表的五种人品,李鱓本人并未褒贬,而是歌颂了自认为应予称赞的品质和情操。
“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
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其实,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
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瓷器、玉器、字画、杂项、交易、分享第一手资讯,欢迎联系 孙经理 18217717608
QQ220777219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