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葆桢字画字画风格
苏葆桢简介:
苏葆桢(1916.5-1990.6),江苏省宿迁县南蔡乡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现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父系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
苏葆桢艺术生涯承传关系分析:
苏葆桢字子干,祖籍江苏宿迁,考入国民政府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师从徐悲鸿先生、张书旂先生、黄君璧先生、傅抱石先生、陈之佛先生、吕斯百先生、吴作人先生等,画技日渐精进。出版有《写意花鸟画技法》、《怎样画水墨葡萄》、《苏葆桢作品选》、《苏葆桢画集》等。
苏葆桢字画葡萄
苏葆桢画葡萄技法独特精湛,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把葡萄的画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葡萄画用焦墨枯笔草书入画,大写出藤蔓、枝干,颗颗葡萄融合了西画色彩的特长,既充分利用生宣的浸润性能和水、墨推拒的天然效果,又运用色彩的浓淡变化,并在葡萄中间留出高光点,这一独特创新的表现手法使他笔下的葡萄水分饱满、丰盛充盈、墨彩交辉、生动自然,充分表现出葡萄那种半透明的质感、光感和空间感,取得了寄神于形、笔力苍劲、墨彩交辉、气韵生动、意境清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苏葆桢喜爱画葡萄的原因寓意
苏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活动实践了创造过程的各个阶段。从他幼年时期起葡萄就印入心中。"幼年时期我家门外就栽有葡萄树,从春到秋发芽、开花、结实到成熟,它的生长姿态和一串串淡黄色或紫红色的葡萄,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葡萄因其甘甜味美之实受人喜欢,而在苏北乡间,还寓有多子多福之意,所以苏先生对这种水果珍爱有加。传统画葡萄之法,有工笔和写意两种,绘果实往往采用工笔,工笔即用勾勒添色和没骨晕染,因而葡萄缺乏透明的质感,显得死板。
而写意则体现于藤子之上,采用书法笔法,象写篆书、行书、草书,追求笔力的纵横于挥洒自如。徐渭、张书旂所作葡萄,重在展示藤叶的疏放与潇洒,或是借此表露个人落拓不拘的性格,对累累果实关注较少。苏先生关注的恰恰就是前人忽略的部分,他认为应该表现那粒粒饱满晶莹的浅紫色或深墨色的葡萄串展示其丰盈充实之美。苏先生以"师造化"为起点,以"师传统"为基石,以"师心"为终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葡萄图而享誉海内外。
苏葆桢字画画风受徐悲鸿影响
苏葆桢先生直接受教于悲鸿先生,因此他特别注重写生。他在其著作中强调:“写生是国画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画的写生,在于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而熟悉生活,掌握各种对象的结构特征与运动变化的规律,而又不受这些规律的限制,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地夸张取舍,用精简的笔墨(包括色彩),描绘出瞬间的动态,”能“很自然地描绘出又真实、又概括、又得神的形象来。”
简言之就是要求
“形神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苏先生的许多作品都以写生为基础,从《苏葆桢花卉蔬果白描集》中,可见苏先生写生的勤奋:一年四季的各色蔬果、花卉,足迹所到之处的罕见花草,无不进入他的笔下,胡豆花、鸢尾花、凌霄花、绣球花、海棠花、秋葵花、石斛花、菖兰花、厚扑花、蔷薇花、紫藤花…..无花不画;蚕豆、茄子、萝卜、白菜、南瓜、丝瓜、玉米、葡萄、广柑、冬瓜、豇豆……无果不写。这些写生作品时间跨度达三十多年,伴随其绘画历程的始终。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组合,线条流畅简练,笔锋饱满圆润,晕染浓淡适中,形象准确,布局巧妙,令人感叹其观物工夫的精到。
苏葆桢字画拍卖行情
苏葆桢 1984年作 红
121万
2004-12-06
苏葆桢 五彩缤纷 横轴 68.2万
2011-12-31
苏葆桢 花鸟 镜心
60.48万
2012-10-14
苏葆桢 1976年作 硕 2-3万 万 56万 2014-09-07
苏葆桢 1977年作 木 3-4万 万 56万
2014-09-07
苏葆桢 1963年作孔 55.2万
2014-06-29
1989年10月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葆桢画彩墨葡萄》一书中,对葡萄的叶、藤的画法、水墨葡萄、彩色葡萄的绘制程序都有详尽讲解。苏先生不拘限使用水墨画葡萄,还运用花青、曙红、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色葡萄和绿色葡萄,并将紫、墨、绿三色画出不同颜色的葡萄串,配以篮子、盘子或各色花卉,表现不同情状下的葡萄。
苏先生对葡萄藤叶和藤本的处理,采用了书法的运笔,显示其苍劲有力和新鲜茂盛。七十年代末以来,一幅幅构图精巧、设色秀丽、珠圆玉润、典雅端庄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画富有昂扬的时代感,体现了焕然的生命活力,充满棉韧不屈的生机。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创造葡萄画品的极大认同,冠以"苏葡萄"的美称。
微信号ID:15059371431--联系18217717608
(致力于瓷器、金银币、古玉、古钱币、田黄·翡翠玉石、书画字画、铜器、红木家具、银元、陶瓷瓷器、珠宝等收藏品研究和收藏品鉴定-私下-展览-文化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