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山多娇一一喜玛拉雅山系列作品欣賞

标签:
杂谈 |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峻的山脉。藏语“喜马拉雅”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它耸立在青藏高原的南部边缘,西起帕米尔,东到雅鲁藏布江的转弯处,全长
2,500公里,绵延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之间,略成向南突出的弧形。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在
6,000米以上,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山脉的平均高度。 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0座之多;亚东以西,
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有11座,其中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曾被人们与北极和南极相提并论,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000米以上的11座山峰分别是:珠穆朗玛峰(8,848米)、干城章嘉峰(8,585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5米)、洛子左峰(8,400米)、卓奥友峰(8,201米)、道拉吉里峰(8,171米)、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米)、安娜普鲁峰(8,078米)、马纳斯卢峰(8,071米)、希夏邦马峰(8,012米)。
除南迦帕尔巴特峰位于西喜马拉雅外,其他10座高峰都云集在中喜马拉雅段,即喜马拉雅弧形山系的弧顶部位。喜马拉雅地区在1.6亿年前,曾是一个一望无际的海洋,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才使得原来的“沧海”上升,并成为今日的“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巍峨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西北坡干寒,植物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雅鲁藏布江,由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北上,谷地内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不断变化,构成了高山地区具有特色的垂直自然带。喜马拉雅山由于山体特别高耸,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异常明显。从海拔2,000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米的山峰,虽然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但自然景色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山深林茂,郁郁葱葱,属常绿阔叶林带;到海拔
3,000米处,气温递减,喜暖的常绿阔叶树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逐渐增加并转居优势,成为针叶林带;再往上升高到海拔
4,000米处,由于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于是灌丛代替森林而出现灌丛带;更高则依次转化为草甸、地衣等自然带,海拔
5,000米以上的高处便是终年积雪带。因此,我们从山下向山顶走,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就像从温暖的华南到严寒的极地所见的一样。在这么短距离内,自然景色有这么大的变化,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我站在喜马拉雅山的山体上,使人感觉到和自然更加亲密的融为一体,并感知它的雄伟壮观、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浑厚伟岸,感悟意会着大自然的神秘。作为美术工作者更加要辩证、清晰的意识到,时代更需要新的创造,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要有灵魂、
有意境、有意匠、有民族精神的好作品。其现代山水画之发展,正得益于此,与时俱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高品位精邃的艺术作品,于当下之山水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艺术创作的处女地,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空白,有望有志之士为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