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与他的马诗(12)题壁画马歌

(2017-04-07 09:57:32)
标签:

杜甫马诗

http://s3/small/006cQ8aQzy6Zy1kw1oK22&690

题壁画马歌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创作考略及题解】

 

         杜甫乾元二年(759)十一月初由秦州抵同谷,居约月余,又于十二月一日,由同谷(今甘肃成县)赴蜀,抵成都当交上元元年(760)矣。他在《恨别》一诗回忆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是说乾元二年冬末,尚在剑外。

         抵达成都的杜甫,最初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寺,一时没有收入。于是,杜甫联系朋友,希望帮助解决生活问题。杜甫居陇上秦州时,就曾四处打听朋友的去向,这时,他的朋友严武和高适二人都在蜀中做官,其中高适为彭州刺史,是距杜甫最近的朋友,严武为巴州刺史。于是,杜甫又寄诗给蜀中的朋友,高适最先答诗并送来一些米。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的空地上,很快就建起了可以避风遮雨的几间草堂。

         上元元年的暮春,堂成。估计就在杜甫堂成之后不久,前来祝贺的朋友一直没有断绝,其中还有在成都见面数次的青年画家韦偃。四十九岁的杜甫,与将近三十岁的韦偃,成了忘年之交。

         杜甫与韦偃的相识,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宋代和元代的美术史学家,都把韦偃看作是唐代三大画马名家之一。韦偃的绘画才能也是极其杰出的。例如杜甫在《戏为双松图歌》一诗中说“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可见韦偃虽这样年轻,而古松就能画到天下几人的以内的水平,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面,也说到韦偃画松更妙,就进一步证明了,杜甫赞美韦偃的话,是有极高的可信度的。不过,杜甫与韦偃相识没过多久,韦偃就要离开成都,到别的地方作画谋生,必须要告别杜甫。两人很是有些依依不舍。韦偃画马于杜甫草堂东壁,杜甫题诗答之。这可能是唐代唯一的一次诗坛咏马和画坛画马的大家之会。本诗不但是杜甫的优秀诗作,也是宝贵的唐代美术史资料。

         据我们推测来看,韦偃约生开元十六至十八年(728730)间。他的父亲韦鉴和叔叔韦銮都是画家。据说韦偃的父亲,也是诗人韦应物的伯父,假如是这样,韦偃家族的文化氛围是非常浓厚的。我们从宋代李公麟临摹韦偃的名作《沙苑监牧阅马图》来看,非相当文化功力的画家,是没有那种雄大中兴意图的。画中所绘人物有监牧使、奚官、牧人共143人,马1286匹,生动回忆了开元天宝盛世的大唐气象。所以韦偃所作《沙苑监牧阅马图》堪称唐代之“清明上河图”。这也是韦偃绘画风貌唯一的见证。但是,如此伟大的艺术杰作,却无端被列入李公麟的“临摹”名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误解。杜甫的《题壁画马歌》赞颂了青年韦偃画马技法娴熟,意境深远。“戏拈秃笔扫骅骝”的艺术形象,生动刻画了青年画家韦偃的艺术天才气质,同时,也成为历代画家所追求的一种艺术生活境界。

本文选自作者赵小立《杜甫马诗里的诗话与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