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10-23 21:17:41)
标签:
育儿 |
摘要:随着《纲要》的深入实践,家庭和幼儿园相结合的教育已经为更多人所知,家园共育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园共育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成熟,虽然我国家园共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存在着诸如:教育方式混乱、教育措施不到位、家长教师观念不一致等问题。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提高自我素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共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共育
一、前言
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幼儿园和家庭是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相比家庭教育,幼儿园只是接受教育的环境之一,家庭才是幼儿长期接受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影响深远。因此,为了促进幼儿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必须携手合作,两者之间应建立起一座良好合作的桥梁。但是,由于各个家庭环境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地研究与学习。
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家园共育是幼教改革的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有利于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改进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一)家园共育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教育步调一致,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方面,教师会促进幼儿独立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但是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则是帮助孩子包办代替,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的争吵、打闹方面,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方法也大不相同,教师会很理性的分析并解决问题,家长则是过多的掩盖与袒护。家园相互协调的教育还可以减少幼儿疑虑,增加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家园共育使家长与教师之间教育方法相互统一,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各有所长,在成长中也会出现各有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家长面对幼儿,缺少比较的对象,总觉得幼儿哪儿都好,有些家长则总是拿自己幼儿的缺点和人家的优点比,觉得自己的幼儿哪儿都不行,从而有了不同的看法。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淘气和听话的幼儿也是看法不同,对淘气的看法往往是问题多于优点,这样对于幼儿的看法也比较片面,只有通过幼儿园与家庭同心协力,才能更多的、更好的了解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列:丹丹的妈妈一直为孩子乱扔乱放的习惯头疼不已,在家中为了这个事情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收效甚微。实在没有办法了,丹丹妈妈向教师求助了。教师和妈妈一起想办法,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整理书籍和玩具的比赛,小朋友互相交流收拾整理的小窍门。在家中,妈妈给丹丹设立了一个收拾物品统计表,把她每天收拾的物品进行分类统计。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丹丹把在幼儿园学到收拾小窍门应用在家里和区域游戏中,渐渐改掉了乱扔乱放的坏习惯。
家园共育一方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塑造好的性格。总之,家园共育影响深远。
(三)家园共育有利于改进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依靠幼儿园单方面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家庭独立发挥作用可以解决的。一方面对于幼儿园来说,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作用,要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使幼儿教育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幼儿入园不应是教育任务的转交,而是教育资源的丰富、教育者的增加。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会因为幼儿进入幼儿园而减弱,反之,家庭全面发挥原有的作用外,还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在家园共育的正确引导下,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任务不是转交,而是转变了另外一种方式。首先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其次是要结合自己的孩子的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平时可能会让家长进行一些教育上的配合,家长应该充分的重视,要明确教师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案列:林老师每个学年之后的家长评价都很低,别人劝她应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可是林老师不屑一顾的说:“我是对得起这些孩子了,家长不理解我也没办法。我从来不和家长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问题,说了也没用,在幼儿园的事情就是老师管,告诉家长干什么!”其实林老师对孩子非常负责任,教育教学的水平也很高,可就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同。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沟通才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教师不应觉得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而高高在上,降低了家长的人格和威信。家长即使是在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也应该耐心地帮助家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家园共育促使教师和家长变革了原有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到教育的真谛。
(四)家园共育有利于家园教育资源有效利用
家园共育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是家庭、家长以及家长有关的一些社会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另一方面是幼儿园中丰富而全面的教育资源能改变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
案例:幼儿园经常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大班在开展“有趣的报纸”活动时老师因为幼儿无法理解报纸的来源、报纸的组成、报纸的内容等问题而苦恼,因为孩子虽然每天都能看见报纸,但是由于孩子不认识字,对于报纸上的一些新闻还没有深入的认识。鉴于以上问题,老师和班中一名在报社工作的家长联系商量后,先是组织孩子到报社进行参观,了解了报纸的版面组成和制作过程,然后又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知道了报纸上的新闻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要写新闻。在简单的社会实践后,孩子们开始设计自己班级的报纸,拟定了班级报纸的版块,还在报纸上进行自己班级的广告宣传,和以往没有家长参与的时候相比,整个主题活动变得立体而又深入。
家长资源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社会资源,家长融入幼儿园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打开了创新的思路。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拓宽了幼儿园活动的空间,丰富了幼儿园活动的内容。换句话说,家长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两者教育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因而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家园共育的现状
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教育者,只有双方相互合作,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在一系列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相互合作依然存在着一些欠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与家长的角色单一,地位不平等,缺乏互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两个大环境,教师和家长分别是施教者,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关系,由于受长期传统的教育观的影响,幼儿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育幼儿的专家,而家长只是被动的学习者,习惯于要求做什么、怎么做,家长的观念也是必须依靠幼儿教师才能完成教育幼儿的任务。绝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但是事实上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家长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无法形成与幼儿的双向互动。大多数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和理念,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没有形成完善和系统的教育方法,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不足,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表面化现象严重,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
家园合作是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不是单一方面的教育,需要家长积极的参与。在幼儿园主要表现为:家长在幼儿园多数为参观,真正参与的少之又少。例如:幼儿园举办家长开放日的时候,许多家长等到活动结束后就马上离开,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的各个方面,活动结束后也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导致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的认识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幼儿园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忽视了深层次的沟通,只是单单的停留在表面。另外,有的教师担心家长多参与幼儿教育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便,对于家长的交流与询问只是敷衍,没有真正的沟通。
(三)家园合作的渠道狭窄,形式简单
目前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电话与面谈。打电话沟通,不能全面具体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每天所发生的情况,比较片面。面谈相比之下比较直接、有针对性,但多在入园、离园的时候进行,时间不长。并且一位教师一日最多只能和三四位家长面谈,不能达到全面沟通的良好效果。其他的沟通形式比如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具体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部分幼儿园开通了网站,留言信箱,但是没有实际意义,很难普及。在实际开展家园合作中,没有贯彻实施,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很少涉及到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家园合作不够紧密,这两者往往是脱节,使得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活动很少联系在一起。
(四)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缺乏认识,目的不明
家园合作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合作,既然是合作伙伴关系,就一定需要明确的责任分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园合作的正常开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些幼儿园没有合理正确的家园合作制度,民办私立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对家园合作制度根本不理会,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还不是非常的了解。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教师相比,家长还不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责任,好多家长只是觉得配合工作就可以,却没能真正提高自我素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四、家园共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家园共育还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经验,灵活运用,尝试采取的措施,共同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一)社会方面,多配合、多协助家园合作教育的实施
建议社会应加强家园合作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全社会支持家园合作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各相关政府部门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为家园合作的开展提供前提保障。在幼儿园和地方社区居住建设一批规模大、影响力高的幼儿活动场所,从中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
(二)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家园合作的品质。教师在指导协作家园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而且还要熟悉和掌握父母正确引导教育幼儿的方法。在平时的家园合作活动中,教师必须充满爱心,树立了良好的服务理念,让家长了解教师辛勤的工作,看到幼儿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从而对教师尊重和信任,
(三)
优化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家园合作的重要方面。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这使得幼儿在家庭教育方便很欠缺,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的家长需要通过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探索来学习育儿与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纠正和更新教育观念。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才能相适应,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家园双方共同努力,提高家园沟通合作技能
家庭与幼儿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不能相互矛盾,而应建立在相互理解,协调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合作的前提是沟通,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在与家长面谈的时候要注意交谈和聆听的技巧,要考虑到家长的感受和兴趣。对于评价孩子方面,适当描述幼儿的行为,先肯定幼儿的优点,再指出不出,多鼓励、少打击等等。另外教师应把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告诉家长,家长也应把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传递给教师,只有双方共同协商,沟通,达成共识,才能达到共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