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五步”:打造区域课改的 “迎江样本” ——安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改革典型案例
(2017-10-31 17:05:24)分类: 教研 |
“三环五步”:打造区域课改的“迎江样本”
——安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改革典型案例
迎江区教研室
【案例背景】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安庆市迎江区独创的本土化课改试点项目,自2012年9月推出以来,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历经四年的区域探索和整体推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迎江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该模式的逐年影响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被逐渐摈弃,全区教育教学面貌和课堂生态为之一新,在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也使简约、高效的生本课堂得以构建,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得以满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得以保障,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得到全面提升。“三环五步”区域特色教学模式的提出,不仅迎合了时代、地域对教育改革的诉求,而且对突破区域教育发展瓶颈、推进区域教育深度改革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实践尝试。凤凰网、中国教育装备网、安徽教育网、《安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迎江区“三环五步”课改新模式予以了报道推介。
【案例描述】
1、核心内涵
“三环五步”指的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环节及所对应的五个具体步骤。“三环节”即“以导促学”、“以疑定教”、“以训促用”;“五步骤”即“预习”、“提问”、“梳理”、“探究”、“训练”。其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与探究。
具体体现为“五个关注”:关注预习——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经历一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预习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关注问题——教师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能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关注合作——小组学习成为课堂最大特色,“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关注生成——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力求通过动态生成的课堂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效果——教师正确认识练习的功用,把握练习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积极思考、激活思路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探索和获取新知识。
2、区域推进
“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课堂教改试验,区教育局重点牵头,全区中小学全面参与,从最初的行政推动到时下的学校自我推进,“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推进发展态势。
——协作研究,抱团成长,形成校际合作的科研氛围。采取分校管理和分学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打破学校界限,形成校际间“抱团式”合作研究的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生共享共赢,产生“1+1>2”的效应。校际间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及时总结反馈研究成果,推动了学校联动发展,也丰富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内涵。
——搭建平台,网络研讨,促进网络教研的良性发展。通过迎江教育网、迎江区“百名教师结对成长工作室”、 迎江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等网络平台定时开展“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全区教师参与率达93.7%,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深度思考,也推动了全区网络教研的发展。
——交流展示,活动提升,掀起教改实验的全新高潮。区教育局从全区层面科学引导、整体推进“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先后多次召开“三环五步”研讨会、课题推进会,多次举办“三环五步”课堂教学大赛和各种研讨活动,有效助推评价、课程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掀起了迎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一轮高潮。
3、研究成效
——构建了简约高效生本课堂。“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简约、高效的生本课堂。一是形成了预习指导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建立了预习方法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预习评价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二是设计并优化使用导学案。创建“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模板,总结了导学案编写的的四大原则,以导促教;三是加强了学习小组建设,重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四是创新和优化了作业设计。改进作业形式、改良作业内容、作业要求和作业设计的主体,做到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突出分层,彰显自主性。
——彰显了评价改革功能实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是由“选拔性”向“合格性”、“诊断性”的方向转变,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之成长过程。作为一种“问题”导向驱动的模式,“三环五步”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生成,这是其评价改革的核心所在。因此,“三环五步”模式下的评价更多地是激励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观。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疑的精神为评价主线,凭借不同评价途径的有机组合,充分激活评价的特定功能,使之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这个合力点,在评价中彰显人性化、个性化原则。“三环五步”模式下的评价关注点是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成效等全方位的,努力营造适于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和谐氛围,是对学生作为个体发展的“人”的全面尊重,更是对培养未来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合格公民的时代呼唤。
——实现了师生成长双向提升。在大力推进“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最根本的成功是教师和学生都深深感受到进步与成长的快乐和由此带来的生命构建之意义。学生之变:自实施“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学习兴趣更浓、热情度更高,学生们变得也更加自信,不同学生群体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交流、探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发现他人;逐渐学会质疑、解疑;逐渐学会竞争与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教师之变:通过“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教师观以及科研观方面都发生着根本性变化。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由枯燥的被动灌输转变为愉快的主动发现,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教学观念,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教师角色要由“教”者变成“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教研能力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教学、教研要相互促进。
【案例点评】
1、“三环五步”,让教育评价更加多元。迎江区作为安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先行区,围绕减轻课业负担等方面绿色指标,积极推进“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改革和绿色教育评价改革;并在优化作业减轻负担和添加趣味形式创新基础上,尝试写循环日记等多样化的实践作业和评价方式,让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三环五步”,让学校办学更有抓手。彻底改变各校原有教育教学思路和管理方向,使全区中小学课堂有了质的改变,即从追求满堂灌、高分数、升学率,转变为追求有质量的、高效率的生本课堂。各校紧紧围绕 “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以联手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和开展研究,在不同程度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品牌发展、提质上档、特色彰显。
3、“三环五步”,让办学声誉更加响亮。 2012年以来,迎江区以“三环五步”理念为核心,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长三角等跨区域教学交流活动,最大程度展现“三环五步”课堂改革的风采;同时主动配合各级媒体对这一课改新模式进行推介报道,在上级调研和兄弟县区考察交流中深受好评,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