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区教研室2015年亮点工作
(2016-02-14 11:41:50)
标签:
总结 |
分类: 教研 |
主动作为
迎江区教研室2015年亮点工作总结
2015年,全区教科研工作在市教研室的有力指导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迎江教育发展的大局,按照全区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引领、指导的工作方针,以“实施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服务和指导教学为要求,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拓宽教研工作渠道,拓展教研工作空间,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现将今年的亮点工作总结如下:
亮点一:一赛一坛,精心策划,精细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以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转型”为主题的新时期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第五届教师论坛。两项活动都分为校级和区级两个层面,时间从6月份持续到12月份,具有有规模大,时间长,项目多的特点,这两场教师成长“拉力赛”几乎辐射全区的每一名教师(在省级平台注册教师),融入“信息新元素”,活动以“引导”、“推进”、“培养”、“提升”为目的,本着“以赛促用、以评促建、评赛并举、重在内涵”的宗旨,从组织到实施,精心精细,注重过程,注重引领,注重抱团发展,让发挥活动最大的教育价值,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了和谐进取的学习型团队和实用高效的校本研修机制的建立。
亮点二:一题一模,项目驱动,课题引领,推动课堂改革综深开展。
借国家级重点课题《“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提质增效。开题近三年来,该课题组全面推进研究工作凸显四大成效: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构建了区域推进的良好格局;二是建立子课题协作研究模式,形成了校际合作的良好态势;三是搭建课题研究的网络平台,促进了网络教研的良性发展;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全面提升了课题的研究成效。2015年我们在总结提炼了前期研究成果后,又开启了新的研究征程。子专题探究实践,新“三环五步”的教学研究,多学科齐头并进,形成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风格;子课题现场会推进使得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成果《构建高效课堂区域推进的“迎江模式”》被入选参加2015年安徽省教育科研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汇报交流,课堂改革经验《简约、高效,展现灵动课堂》首次在国家刊物发表。目前此项课题研究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已结合研究进程制定了课题结题推进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安庆市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活动中,迎江区有16项课题获准立项,在宜城板块位于首位。近三年来,该模式从提出到践行,从尝试到铺开,从初步整合到深度融合,令迎江区的课堂生态发生了许多变化,也助推了教科研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亮点三:一年两测,践行课标,立体多元,主动探索区校评价新路径。
我们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作为教师的专业责任与道德,积极践行新课标,让考试与评价从真正意义上服从并服务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视导和督导督查,共同促进综合学科检测、文化课抽测调研的日常化和过程化。
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研究,指导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二是加强对抽测调研结果的研究与分析,积极发挥检测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与指导作用。三是积极研究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实施程序和结果使用办法,指导学校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继续对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改革创新,不仅组织了区内名师编制了笔试卷,还研制了语、数、英学科的面试卷,供基层学校选用。我们还组织区艺体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对艺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5学科进行抽样测试。2015年,艺体等技能学科抽测采取“5+5”的模式,既看现场测评的结果,也看问卷调查的数据;既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看教师是否按照课程标准来教,督促了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用好每一间功能室,让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亮点四:区内区外,教研联动,共享资源,拓展教研活动新空间
一是推行校本教研,参与校本教研,自下而上,从问题出发,以教研骨干为活跃因子带动和影响教师;二是以“三名”工作室为平台,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让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在更多的领域和层面得到发挥,让抱团成长成为广大教师的自发行为和教研常态,最终带动和促进全区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以专兼职教研员为核心,全面发展,要求全体教研员都要服务一线,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建设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新常态。四是以区域外的资源为依托,跨区域协作交流研讨,促进共同发展的学科大教研组建设,形成合作交流、催生思想、创新发展的研究氛围和教研文化,如数学学科、科学学科、体育学科分别和和大观区教研室、枞阳潜山等县联合教研,美术学科走进我市校外培训机构“大人物梦工厂”美劳教室,首开”公办与民办联合,校内与校外牵手”的迎江教研新模式,走进校外培训机构,引入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美育带来新启迪、新视角,展现了迎江教研兼收并蓄、纵横捭阖的“新常态”。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将牢记教研的使命与责任,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基层学校教师服务的基本方向,以促进教育的协调与内涵式发展为研究内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应用性研究为切入点,以贴近一线工作需求,服务一线教师为工作重点,以科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1、明确一个宗旨:创设研究氛围,服务实践需求;研究现实问题,突出科研实效;创新研究思路,健全科研体系;提供服务,提升品位。
办好一个论坛:承办全省小学语文校长论坛,展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转型”论坛成果。
2、坚持两个立足点:立足课堂、立足师生和学校发展。立足课堂即为研究始于课堂,教育科研作用之一在于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于改变教师职业倦怠和低水平重复,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立足师生、学校发展即为研究在于探索、归纳教育教学规律,提炼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带动学校整体质量提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学校办学特色提炼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
3、突出“三项重点”:一是突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突出综合评价改革的持续推进;三是突出科研课题的落地行动。
4、推进“四个模式”:继续推进“三环五步”课堂教学研究模式、联片协作式教研模式、课题引领式教研模式和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研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