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2019-06-09 09:17:59)
标签:

杂谈

近代机制银币

雁山泉声

铸币研究

分类: 胡言乱语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雁山泉声
             一,祖模
                         雕刻师根据图纸上设计的文字图案,用雕刻刀将这文字图案搬到金属模块上去,使图纸上
                  的平面图像变成立体的造型。因为这是铸造银元的第一枚模具,所以,我们称之为祖模。目前
                  我们能见到的用来雕制祖模的材料,有精铜和钢材。
                         铸币,是皇家的最高机密,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而且,雕制银元祖模,要求材质十分精良,
                  要求技术特别高超。由于我国机制币铸造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清末民初,雕制银元祖模
                  大多借助外国洋技师。或高薪聘请进来,如意大利人雕刻师乔治(也作乔奇),或请外国造币
                  厂代为加工雕刻,直接从国外引进钢模。因此,对祖模雕制的相关资料少之又少,更缺实物以
                  供研究之用。国人只知有银元,却不知银元币模为何物,更莫说银元祖模了。
                         银元祖模,到底是凹入之阴纹,还是凸起之阳纹?
                         一种认为祖模应为凹入之阴纹的。钱币鉴定家、收藏家、《百年银圆》作者孙浩具有代表性。
                  在《机制币的模子是如何雕成的》一文中,孙先生指出:原模(master die)在过去有不同
                  叫法,如母模、祖模等,容易与衍生品之称呼造成混淆,故本书一律称为“原模”,原模上
                  的图案乃凹入之阴纹。(注一)   
                         我们未见孙先生文中所说的“凹入之阴纹”银元原模(祖模),有待实物的有力支撑。
                  却见到与“凹入之阴纹”的银元原模(祖模)不符的两处描述。
                         313页:比如雕刻原模在制作时,各主要图纹经常是分开进行,先雕成冲头(punch),
                  最后再于原模上组合而成,并非自始至终全然在一块钢模的方寸之间完成。原因是某些细节
                  在阳纹模上雕刻较适合……
                         314页:若原模(阴纹)因故损毁,此时各厂作法不同,若以美国造币局为例则是由己
                  制妥之二原模(阳纹)中择优进行“逆向工程”再制原模(阴纹),如无适用的二原模(阳
                  纹)时则自工作模(阴纹)中选出一只逆向复制,以此(指代工作模,阴纹)逆向反转制作
                  之模(阳纹)即定其为原模(阳纹)。
                         另一种认为祖模应为“凸起之阳纹”,现将相关内容罗列如下。
                         一、1945年李家咸著文《马钱洋钱》载:
                         祖模者,技师铸雕为凸文,别煅钢,合所模,入压力机压之,钢遂有文,为凹文,名铸
                  模,即以之印币。一铸模印币,八千枚至一万四千枚,遂爆裂,不可再印。祖模翻印铸模,
                  可二三万枚。(注二) 
                         二、模胚压制花纹,先将阳纹祖模用螺丝旋紧在压机上,祖模外罩钢套,再将模胚凸面
                   对祖模放在钢套内压制。由于钢套管束,模胚不致倾斜,所以,压印所得花纹面可保平正。 
                 (注三)  
                         三、2016年中国钱币博物馆孟祥伟《馆藏介绍“船洋造币钢模”》: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船洋造币钢模”两枚。这两枚模具同为民国二十三年壹圆银币造币
                   祖模,一为正面阳文祖模,面模直径39,厚37.6毫米(图1—1);一为背面阳文祖模,面
                   模直径41.9,厚45毫米(图1—2)。…… 该两枚模具作为祖模,文字和图案皆为凸印,并
                   不用于直接生产银币,而是作为翻制工作模之用。
                          四、三枚不同年代的手雕祖模,精铜制作,无论面模还是背模,都是“凸起之阳纹”。
                           1、1908年,光绪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手雕背面祖模。(图2—1)
                           2、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壹圆,手雕背面祖模。(图2—2)
                           3、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袁世凯像背嘉禾壹圆,手雕正面祖模。(图2—3)
                          五、当工作模不夠用时,则选用合适的银元样币,进行加工清洗,使正、背两面的相
                  贯线更清晰,图案更富立体感,以此代替祖模(阳纹),用来逆向复制工作模(阴纹)。
                  如1949年新疆省造币厂铸壹圆银元。(图3—1  正面)(图3—2  背面)(图3—3  细节)
                          六、雕刻师制作原模, 在阳纹模具上雕刻,便于把握细节。以“凹入之阴纹”祖模
               (原模)制作钢模(工作模),比“凸起之阳纹”祖模制作钢模,整整多了一道工序。因此,
                  无论是雕刻师还是造币厂,选择制作“凸起之阳纹”祖模,应当更有利于提高质量、简化
                  程序、降低成本。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二,钢模
                        钢模,又称工作模,阴纹反字,由祖模压制而成,可直接用来铸币。因一枚祖模可翻印
                 成百上千枚钢模,所以钢模的存世量比祖模多一些。造币厂对钢模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有
                 损坏及花纹不明,随时更换,将废模缴还钢模所,齿毁库存。”(注四)因此,极少流出。
                 国家博物馆、拍卖公司、民间钱币收藏爱好者,都很难见到。虽然近代机制银元距今只有一
                 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铸币资料的匮乏,存世铸币模具实物的奇缺,给研究铸币工作带来不少
                 的困难。
                        这里,就我们能见到的工作模(钢模),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从外型看,各种钢模的情况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钢模都有二层圆形台面,相当于两个圆柱体叠加而成。上部圆柱的底面(圆)
                直径39毫米左右,与所铸银元的直径等大;下部底面直径(圆)48毫米—50毫米。但也有上
                部与下部直径等大的,也就是说,没有二层台,是一整个圆柱体(图4—1)。为了把钢模牢
                牢固定在机器上不使有任何晃动,在下部圆柱上设置了一条约4毫米宽2毫米深的固定槽。这
                条固定槽,与古代方孔圆钱中间的金口一样,由造币厂专人负责开槽。固定槽一开,意味着
                这枚钢模开始进入试铸阶段。可以这样说,使用过的工作模都有“固定槽”,而有“固定槽”
                的工作模却不一定都使用过,开了槽以后或许因某种原因搁置下来了。有二层台的工作模,
                未开固定槽的,自然没有使用过。当然,“没有二层台,是一整个圆柱体”的工作模,就无
                法开固定槽,也就不能上机试铸。由于它也是从祖模翻铸而来的,所以我们还是称它为工作
                模,至于它的功能是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
                       就我们所见的钢模中,上下二层圆形台面的直径都相差无几,但它们的高度却相距甚远。
                钢模的高度大致有四种:30毫米、40毫米、50毫米、70毫米(图4—2)。
                       为了便于辨认,一些二层台的钢模,下部圆台的侧面镌有数字或年号铭文。这些铭文有
                的手工雕刻,有的戳记打凿。比如民国三年、九年袁像嘉禾壹圆,侧面手工铭刻“三年”
               “九年”字样,戊申大清银币中心吉字一两为戳记数字“61”(图4—3)。
                       从币面文字图案看,上、下钢模都是阴纹反字,由祖模模压打印出来。其中几枚有乔治
                签字的钢模,其签字都是手工雕刻的阴纹反字,如今刀痕仍然历历可见(图4—4)。祖模系
                阳纹正字,在阳纹正字的祖模上,雕刻师没有签字,待到翻制出一批钢模(工作模)后,雕
                刻师才从中选出一枚(或几枚)签上自己的名字,而绝大多数钢模均未签字。我们以中华民
                国十年袁世凯像嘉禾壹圆的祖模、钢模为例,作一下比较,便可见一斑。(图4—5)也正因
                为雕刻师是在工作模(钢模)上签的字,(只要两枚以上)雕刻师的签字就不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依据雕刻师签字字形的大小、深浅、形状的不同来判断银元的真假,显然不可取。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三、裂模
                      裂模,指银元钢模币面处出现了裂痕。制币时,这条裂痕就留在了钱币上,我们称其为流
               银。为了保证铸币的质量,开裂严重的钢模必须更换。
                      李家咸《马钱洋钱》称:“一铸模印币,八千枚至一万四千枚,遂爆裂,不可再印。”这
               里所说的铸模,即工作模。在这种情况下,币模爆裂,属正常报废。因工作模在高压下经多次
               反复压印,难免会“爆裂”。为保证铸币质量,必须更换工作模。(图5—1)
                     另外一种情况,祖模翻铸工作模时,“要将主模(祖模)固定在人力螺旋压力机上,阴模
               模具(工作模)要通过模具加热炉加热,再由人力螺旋压力机翻压模具。”(注五)此时翻压
               所得模具为凹纹工作模,它必须经过“淬火”,使之硬化,才能投入生产。在“淬火”过程中,
               如果火侯掌控不当,会使钢模爆裂,此模便无法使用。民国三年袁像甘肃加字正面阴纹工作模
             (图5—2),未使用,因币面爆裂,有五道裂痕,即行报废。
                       还有一种情况,硬化后钢模表面看起来完好无损,但实际上钢模内部已发生变化。因此,
               当钢模上机试铸的很短时间内,钢模就开始出现裂痕,随后裂痕慢慢扩大,直至最后报废。以
               民国15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圆为例(图5—3)(图5—4),在币背面嘉禾10点钟处,最初嘉
               禾叶子和内齿之间只出现一条细小的裂缝,随着铸币数量的增多,缝隙逐渐加大。收藏实践证
               明,我们所见到的这款民国15年孙中山像背嘉禾壹圆银元,绝大部分背面嘉禾10点钟处都有流
               银现象(工作模上裂缝留在银元上的痕迹)。而背面钢模完好无裂痕所铸的银币,即10点钟处
               没有流银的银元,则非常少见。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银元币模三题:祖模、钢模、裂模
                     
                      (本文图片除已在图中注明出处外,其余均系本人藏品)


             注一    引自孙浩编著《图说中国近代机制币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310页。  
             注二    文载上海《永安》月刋1945年第74期第35页 。
             注三    2011—5—19  严绍林《清末广东造币厂铸造银元设备及工艺》。所谓“压机”,即螺
                        旋压力机,以四个工人为动力翻制钢模(工作模)。
             注四    南京造币厂技术人员孙尔安《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载自1924年第33期《银行周
                        报》。
             注五    引自《揭秘中国清末时期机制银币制造工艺与流程》,未署名。   

                                                                                                             雁山泉声    2021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