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古钱币的星月纹
——铸币工艺讨论之一
作者 雁山泉声
古泉园丁王老师在《母钱背后的星月文是做什么用的?》
一文中,认为如果母钱背面没有星月纹,浇注出来的钱坯在
冷却过程中容易变形,并且不好悬挂,星月起平衡固定作用。
其实,范腔内钱模的直径只有3厘米左右,冷却后即使
变形也不会很大,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如果真需要这样来
固定的话,正、背两面钱模都有内外郭,且正面有钱文支撑
着,就应该不会变形。更何况,唐宋以后的方孔圆钱大多用
卧式叠铸工艺范,主浇注道居中位置,钱模是平躺在浇注道
四周的,根本没有悬挂的问题,更不需要用星月来固定。
请看下面两件宋代叠铸泥质子范。
http://s4/mw690/006cPwFCzy7nNYZahpx33&690
上面两件泥质子范(阴文)都是用母钱(阳文)压制
而成的。端平重宝范腔内有 一枚正面范模出现叠印,背面
范模就是没有“星月纹”。
另外,王老师在文中称,“正背模版对正固定之后,是
竖立起来的”。 我们前面展示的是宋代“卧式叠铸泥子范”,
而“立式顶注式泥陶范:从西汉以后就很少见。当祖钱范直
接用来铸钱时,一般都是用立式顶注工艺,也就是王老师所
说的“正背模版对正固定之后,竖立起来”的浇注方式。那
么,这种“立式顶注的祖钱范”范腔内的钱模,是不是背面
都有“星月纹”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母钱与母钱范,钱文都是阳纹正面,都是制作泥质子范的
工具,两者功能相同。王老师从铸币工艺出发,发现:一是大
钱用母,小钱用范;二是母钱是活动的钱范,钱范是固定的母
钱。两个结论虽有个别例外,却已基本上揭示了隋唐以来铸币
的历史规律。因此,为了证明“并不是所有母钱背后都有星月
文”,我们有必要展示一下钱币背面平素的锡母和铜母。试举
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