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玉玺的未来神话
清平乐.梦元德重宝.元德重宝,梦中几番见。轻拿手中
细细看,感觉真真切切。醒后方知是梦,回味却甜心头。
明知不可强求,笑我一片痴情。
寿山石制印的历史,至少可溯源到晋代的“零陵太守印”。
作为寿山石中的翘楚田黄,以其“温、润、细、腻、凝、结”
六德,位居四大名石之首,人称“石中之王”。清兵入关以后,
从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帝王就喜爱寿山石雕刻艺术品,其
风气越来越炽热。于是,作为稀世之珍、冠盖群石的田黄石,
被推上至尊的地位。毎年元旦祭天,皇帝便率领群臣,向一块
硕大圆润的福建寿山石顶礼膜拜,以取“福(建)寿(山)田
(黄)丰”的吉兆。特别是雍正帝的印章,大部分是用当时比
较流行的石材——寿山石刻的,占90%。
可是,今人对寿山石的认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我们
特将下面这篇徐苏安先生的文章推荐给大家,文中明确了田黄
石存世的两大问题:—、清代大型的田黄石帝玺是客观存在的。
二、大型的田黄石帝玺流落民间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自然产物。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阅读,拨乱反正,以正视听!
清代帝玺知多少?
田黄玉玺也许就是未来神话!
原创 2017-01-07 徐苏安 okallmight
国民党败退台湾又带走了70多万件国宝,如果认为存世的清代帝玺
就仅仅只有《清代帝后玺印谱》记载的这些,不免有本本主义、教条主
义之嫌,其后果将会导致流入在民间的帝玺不被认可,有些可能转而流
出国门,被杜圣博这样的先生高价买回,富了外国人的腰包。
清朝最著名的帝玺莫过于乾隆田黄三连章。三枚印章中,左边一枚
为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印文“乾隆宸翰”;中间一枚为椭
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印文“乐天”;右边一枚
为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印文“惟精惟一”。
http://s9/mw690/006cPwFCzy77NhRG57y88&690
http://s11/mw690/006cPwFCzy77NhRIJGq8a&690
另外,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左边一枚为阳文,
布局采用标准格式;中间一枚也是阳文,“乐天”两字居中,左右饰
以螭纹;右边一枚为阴文,采取回文法排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
谐美观。三链章的制作采用了链雕的技法,所谓链雕,也就是用一块
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田黄
石质软(硬度大约为 2.5--3.0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因
而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中国人民邮政在一九九七年还为三连章发行了邮票,以致被称为
国宝中的国宝,但视田黄为帝石的大清王朝,是否有田黄宝玺,值得
我们今天去思考?
http://s1/mw690/006cPwFCzy77NhR5rJm30&690
http://s8/mw690/006cPwFCzy77NhR9vj9c7&690
http://s14/mw690/006cPwFCzy77NhQZukl5d&690
http://s5/mw690/006cPwFCzy77NhR1SNSd4&690
迄今尚无定论。故宫现存有数枚田黄小印章,台湾故宫有“九读”
田黄印章,但都不是乾隆二十五宝玺的文字内容,难道大田黄在清代
就已经枯竭断绝了?
2016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了清朝恭亲王的一对413.2克田
黄印章,成交价加上佣金8524万元,恭亲王都拥有使用田黄印章,想
必大清皇帝的田黄帝玺也是应该有的。
http://s16/mw690/006cPwFCzy77NhRypPNcf&690
http://s14/mw690/006cPwFCzy77NhRB4df0d&690
现藏北京荣宝斋4.2公斤的田黄原石证明了福建寿山乡是有过大田黄的。
http://s14/mw690/006cPwFCzy77Ny2S6K12d&690
据藏界传闻,民间有10公斤以上的清代田黄玉玺存在,只是不被
专家们认可而已。如果某年某月清代的田黄玉玺在国外拍卖行横空出
世,同治光绪的帝玺某一天突然出现,不知我们的文博专家又当作何
感想?国内的富豪又当作何行动?愿我中华之物皆归中华!
据《清代帝后玺印谱》记载,现存于故宫的皇帝玉玺中,嘉庆
的玺印有500余方。其中一部分是乾隆帝留下的闲章,也入了嘉庆
的宝薮,继续使用。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大致有400多方,且以
玉印为最多。
http://s5/mw690/006cPwFCzy77OSbF2Wod4&690
http://s3/mw690/006cPwFCzy77OSbJAKS72&690
http://s7/mw690/006cPwFCzy77OSbNCoS06&690
http://s4/mw690/006cPwFCzy77OSbWiPNf3&690
http://s16/mw690/006cPwFCzy77OSbZBUP5f&690
http://s10/mw690/006cPwFCzy77OSc2yEh39&690
http://s12/mw690/006cPwFCzy77OSc6btp1b&690
http://s7/mw690/006cPwFCzy77OSc8H54a6&690
http://s11/mw690/006cPwFCzy77OSccN3c2a&690
http://s15/mw690/006cPwFCzy77OScfWRE6e&690
http://s3/mw690/006cPwFCzy77OT7z9o672&690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
(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http://s1/mw690/006cPwFCzy77OT7BuZGd0&690
http://s3/mw690/006cPwFCzy77PeqTVjs02&690
http://s16/mw690/006cPwFCzy77PeqXSGP7f&690
http://s16/mw690/006cPwFCzy77Per1YUTd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