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镜寺、法净寺、杭州法喜寺
(2017-03-26 08:24:44)
2017-03-25 叶二三事
这么好的天气,恰逢星期六,必须出门转转,不负好时光。
越来越深刻感觉到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太多了。
确切的说,是浪费在车上的时间太多了,搭乘两趟公交车赶到灵隐就需要一个半小时。这么算下来的话,来回就三个小时没有了,太可惜了。
在路上,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是在车上感受拥堵,就完全不一样了。
任务就是使用一下寺院年票,第一次开通这项功能。
西湖群山标毅的时候经常路过法喜寺,一直也没机会进去看个究竟。
至于灵隐寺和净慈寺,这些相对著名的景点,反倒都已经去过了,也就没那么迫切。
一路上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共享单车,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很漂亮。
时不时也夹杂着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快车。
单车游玩,随借随还,非常便利的选择。
当然,也有骑累了有所抱怨的,起伏的公路对于单车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香客超多,而且都是有组织的,自然是大妈为主。
带过去的都统一放置:檀香、蜡烛、元宝、经文,主要是这四样。
寺庙统一提供的三柱清香,清鲜淡雅,文明有序。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烧香拜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信仰,我也是很欣慰。
让心灵有了寄托,不再无所事事,空虚寂寞,挺好。
晨钟暮鼓,如果能够特别有规律的按时走动,烧香拜佛,持续下去,通过这种轻度的锻炼,对保持身体健康也相当有效。
我个人一直认为,佛教最大的问题就是散漫,凌乱,各自为战。如果能够慢慢规范起来,像基督教那样形成仪式感,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来说,就连最基本的“烧香拜佛”姿势和流程都没能普及,大家都是随心所欲、五花八门。虽说心诚则灵,心意送到即可,但仪式感很多时候还是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法镜寺,转了个遍,也没找到这个名称的来由,也许解释就是“自古就有”吧。
也许,不必纠结于缘由,所谓的不念过去。
于我而言,“镜”可以用来看清自己,正衣冠,理仪表,同样也能时时反省内心。
而“法”就更加强大了,期待法治社会的持续完善,期待大家都有法制精神,处理各种问题都有法可依,大家都有特别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法镜寺,总体感觉偏暗(后来想想应该是各个大殿里都没有开灯的缘故),建筑风格为暗红木雕为主,有着历史悠久的年代感。两侧的鼓楼虽然是仿古新建,依然做旧明显,只是做了防腐处理尚未上漆?
四大天王可以从所持物件来区分,主要有对抗邪恶的宝剑、处理叛逆的赤龙、创造快乐的琵琶、保护众生的宝幡。无论肤色、表情、服饰、姿势上都有巨大的差异。
杭州佛学院女众部设立在这里。
还有三位自称大学生的拿着相机和调查表格在访问一些香客。
一班身着统一荷叶绿色服装的大妈,用她们自己带过来的小音箱设备播放佛音,整齐有序地跳起舞蹈来,手里拿着两端都挂有铃铛的长棍,齐刷刷地吸引了众多相机镜头。
寺庙附近的三生石、三生亭、三生堂,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而妙不可言的传说。
法净寺,正在打动土木,所以并不需要门票即可直接进入。
“净”这个字,还是需要配合“断舍离”来进行才能更加有效。
供奉的主要是游走于梵界和西方极乐世界的观自在菩萨,真身是可男可女的菩提。一方面努力配合释迦牟尼,另一方面也积极配合阿弥陀佛。
自在,如来。
法喜寺,建筑规模最大,现场布置最隆重,当然香客和游客也是最多的。
法喜寺的斋饭也是时常被西湖群山标毅的人们所提起。早上从浙大玉泉校区出发登山的话,中午时分正好路过这里,进去吃个斋饭,也是极好的。
不过文章实在有些太长,这里就不描述了。
(叶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