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能分布情况现状

标签:
房产风能风能资源风速风区 |
分类: 风能分布 |
我国风能分布情况现状
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风场的可开发风能资源是陆上的3倍,据此,我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为10亿千瓦。
资料一、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百分比
指标 |
丰富区 |
较丰富区 |
可利用区 |
贫乏区 |
年有效风能密度(W/m2) |
>200 |
200-150 |
<150-50 |
<50 |
年风速≥3m/s累计小时数(h) |
>5000 |
5000-4000 |
<4000-2000 |
<2000 |
年风速≥6m/s累计小时数(h) |
>2200 |
2200-1500 |
<1500-350 |
<350 |
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
8 |
18 |
50 |
24 |
风能最佳区:东南沿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海上岛屿,
风能较佳区:西藏高原中北部,东南沿海,三北的南部区
风能可利用区:两广沿海(包括福建50~1000km的沿海地带)、大小兴安岭山区,中部地区等
风能贫乏区:云贵川、甘南、陕西、湘西、鄂西和福建、两广的山区等;塔里木盆地、雅鲁藏布江各地
资料二、我国风能密度分布图
http://s16/bmiddle/006cCkRDgy6Vt5gVoNFbf&690
一、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或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有效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全年中风速大于或等于3m/s的时数约为7000~8000h,大于或等于6m/s的时数为4000h。沿海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米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内,再向内陆不但不是风能丰富区,反而成为全国最小风能区,风能功率密度仅50瓦/米2左右,基本上是风能不能利用的地区。
东南沿海又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时,由于狭管效应的结果使风速增大,这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佳的地区。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相对内陆来说这里形成了我国风能丰富带。由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的影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我国有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6000多个,这里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的前景的地区。
二、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
1、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三大山脉和二大
三、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三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及辽东半岛的风能资源相对较好,有效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全年中风速大于和等于3m/s的时数为5000h,全年中风速大于和等于6m/s的时数为3000h。
四、内陆风能丰富地区
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能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可以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就大,湖南衡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这里的风速比较大,但空气密度小,如在4000m的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原上风能功率密度为313.6w/m2,而在4000m只为209.9w/m2,而这里年平风速在3~5m/s,所以风能仍属一般地区。
五、风能资源贫乏地区
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为风能资源贫乏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全年中风速大于和等于3m/s的时数在2000h以下,全年中风速大于和等于6m/s的时数在150h以下,风能潜力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