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云端悦研食育-----基于儿童立场共研食育班本课程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教研二组(赛洁) |
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脚步,特殊时期我们教研二组在“疫”中开启食育班本课程的研讨,组员们运用微信、钉钉群等线上软件开展云上研讨,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教研,积极实践,让食育班本化课程滋养每一个孩子和老师。
一、我们的研修计划
我园作为温州市第一批营养教育试点校,致力于食育教育的幼儿营养与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营养膳食园本课程资源包。这学期我们的研讨主题在教科室的安排下确立以食育绘本为载体,开展食育班本化课程研讨。
云端研修计划
3.3--3.9
幼儿园教研组线上探讨交流,梳理食育班本化课程主题活动方向、和学期研讨安排。
3.10-3.17
云端阅读《指南》、《幼儿园食育课程指导》,交流碰撞思考
3.24-3.31
各年级段老师根据各班实际,细化食育主题内容,班级线上开展云调查。
4.6---4.13
梳理食育课程实施背景,结合食育目标生成各班主题框架
4.20--4.27
完善各年级食育主题方案,整合主题资源
二、我们的研修足迹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在主题审议下如何生成食育班级课程,如何把握创生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在开展食育班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教研组以此入手,从食育教育切入、追随孩子兴趣,立足儿童的经验和孩子一起来创生食育班本课程,从而生成适宜幼儿的食育班本课程体系。
我们以食育绘本为载体,把食育绘本分成“食知类”、“食趣类”、“食礼类”、“食操类”四类,从“食知”、“食趣”、“食礼”、“食操”四个方面开展食育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关于饮食营养的各种知识,形成正确的饮食营养健康态度,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行为习惯等。使每位教师明确孩子可以通过食育课程活动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
食育课目标框架图:
一、食趣:食趣指向的是情感,即儿童对食的态度。
二、食操:食趣指向的是能力,即儿童对食的操作。
三、食知:食趣指向的是认知,即儿童对食的认知。
四、食礼:食趣指向饮食礼仪目标 。
2、云阅读,开启食育班本之旅
为使教师深刻体会食育班本课程的多样性和适宜性,丰富班本课程行进方式,我们教研组抱团取暖,一起在云端深入学习《指南》、《幼儿园食育课程指导》和优秀的食育班本课程公众号文章,我们随时在组内微信、钉钉群、QQ群等各种途径进行线上冲浪和交流,疑难杂症通过抛砖引玉式互动,如:然后请老师们寻找班本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整合性、过程性、生活化、追随幼儿等。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我们找到共同点,好的班本微课程要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同时生成微课程时要关注到孩子的“声音”,即兴趣、需求、经验、能力等的“声音”,从中获得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从而生成适宜幼儿的食育班本课程。
3、云调查-----云家访与孩子共话食育
食育班本课程孵化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孩子的兴趣,捕捉孩子的需要,为孩子提供探索的支架。教研组成员按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季节特征等进行食育调查问卷设计,通过对幼儿及家长开展云上访谈和组织老师展开研讨等调查行动,了解幼儿健康饮食的习惯,并撰写出调查报告,来确定食育课程架构之思。
大家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些我们看似简单的食品,却蕴含着如此之多的知识点,面对这些知识,在感慨之余,我们的问题逐步聚焦------这些知识哪些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课程的核心价值如何挖掘?又应该用何种方法帮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带着这些问题,班级两位老师经过讨论形成初步课程网络图。集体研讨时,我们根据“整合性、过程性、生活化、追随儿童”的课程理念寻找问题。我们按年龄组分小中大三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各自的选题,确定核心目标以及课程网络图进行讨论分析。反思重构课程目标和主题网络图,从刚开始的大杂烩,内容空洞宽泛,到线索清晰,内容适宜,以交叉互换的方式进行换组讨论修改,为下步实践环节做准备。



三、我们的研修阶段反思
食育班本课程研修进行到现在,虽然老师们有了些许收获,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接下来的食育主题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将思考:
1、怎样让食育班本课程故事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我们还在不断学习和思考……
2、通过目标的预设和策划思路,我们的班本课程内容很丰富,那么怎样将这些零星,散落的知识点连接成适宜的食育班本课程。
总之,不忘初心,怀揣教育梦想,我们将继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