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咱只说如果,这波周期股要借着明天的经济数据炒一波的话,大概是这么个路径:
1.上游,大宗为急先锋:
还是3月初的逻辑,中午说过了(美元、经济回暖需求上升等),根本在于国内期货市场的刺激。一季度货币灌的水太多了,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早先流动性不够活跃的大宗期货市场。上波炒作太热了,监管层已经调控了一波,这波如果热起来,从大的格局看,为了营造一种回暖的氛围,监管层不一定会接着调控了,国内大宗期货不排除会走出一波行情。即使开始调控期货市场,这些饥渴的资金也要找口子宣泄,比如A股的大宗商品类股票。反正,你超配大宗是没错的。注意:钢铁不是大宗概念,矿业才是大宗概念,别整混了!
2.中游,基建为侧翼;
一季度的基建力度之强,要超过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测,博士不要脸了,反正二季度之前必须把经济拉起来,固定投资短期内必须大干快上,这个最晚到周五就能验证。这波基建还能不能炒到建材这边,不好说,如果炒到,也是和供给侧改革配合(上次是从地产开炒,然后水泥出了个供给侧改革的文,顺带着就冲到建材了)。从安全角度上讲,规模中等,比较有独特性的基建企业性价比要更高一点。尾盘那个装修的又来了,我觉得还是不要碰。创业板,次新股,各有一个标,挖一挖就出来了。
3.下游,房地产为中军;
所有一季度的放水动作,最终的目标就是救房地产。李博士最近的表态很清楚,一季度苗头好,但不稳固,要加强。所以,二季度房地产一定还要继续放水,越早越好。扶上马,再送一程,是我党历来的传统。这个力度估计没有第一次地产行情强了,毕竟,涨价太快,是政府不能接受的。没有快速上涨的房价抓眼球,全面行情就费劲。我还是觉得,按时间节点推算,最踏实最靠谱的还是把地产行情和第三批自贸放在一起来炒。这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从时间上推算,从明天开始,到20号左右,应该是炒作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当然,需要大盘配合,至少要给一个偏暖的环境。这种事炒起来,新股民跟不上的,所以容易来的快,去的也快,如果都挤在这几天爆了,短线就有可能见顶。今天没有摸牌的,我不建议重仓做了,就轻仓学习一下周期股怎么炒就算了。
换句话说,如果周三到周五,连这个逻辑都炒不起来,那就老老实实减仓避险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