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记录(五)升华和凝华

(2015-12-16 20:23:13)
标签:

听课记录

分类: 韩伟舜

学科

物理

执教

刘秋莉

班别

初二(3)班

课题

升华和凝华

时间

2015925 星期五 第三节

听课记录

分析、评价、建议

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堂。

老师在投影仪上,把一个装着固态碘的密封装置,浸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再把装置移出装满水的烧杯,让同学观察现象。

师:看有什么变化?

生:装置里面变成紫色了。

师:那么刚才黑色一点点的东西呢?

生:不见了。

 

2.新课讲授

师:那么像这种情况,我们把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接着在黑板上板书出“三态表”,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并标出吸热与放热过程。

师:我们看,固态变成液态要吸热还是放热?

生:吸热。

师:那么,固态变成气态呢?

生:也是吸热。

师:对了,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再看一下,那个装置。

生:哇,紫色不见了。

师:对,又变成刚才的黑色固体了。所以我们把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那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生:放热。

师:很好。

接着把“三态表”补充完整。

 

3.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上节课我们说了,在广州的冬天,窗户是不是有一些水珠。那么是里面还是外面?

生:里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室内温度高,水蒸气碰到冷的窗遇冷形成小水珠。

师: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

生:液化。

师:如果在北方,室内和室外温度相差很大,窗户就会形成一些小冰花。

接着,老师打开ppt,让同学观看冰花的图片。

师:那么我们把这现象称为?

生:凝华。

师:那么,这些小冰花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的呢?

生意见不一。

师:我们再想一想液化。

生:噢,也是在室内。

师:很好,因为温差很大,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花。那么,同学们平常在电视看舞台表演,是不是看到一些特效,有很多烟。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看一下视频。

接着老师放了段干冰的视频。

 

3.重点分析干冰升华过程以及文字表达

师:要重点记住那些白烟不是气体,而是小水珠。都记在书上,白烟效果形成过程,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4.区分升华和汽化

师:我们平常夏天是,把湿的衣服晾出来,经过什么物态变化。

生:汽化。

师:那么在北方的冬天,温度在零下三摄氏度时,把湿衣服晾出去,又是怎样的呢?

生议论纷纷。

师:由于很冷,温度低,是不是液态马上变成固态,就先凝固了,后来问什么衣服变干?是不是由固态变成气态了。所以是先凝固后升华。我们要注意区分升华和汽化,把前后的物体状态弄清楚。

 

5.巩固训练

师:打开《学评》381234

老师巡视,接着师生对答案,有问题的让学生提出来,师生一起解答。

师:作业完成《A+》升华和凝华那一节,下课。

用演示实验来引入课堂,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

 

 

 

 

 

学习新知识时,抓紧时机回顾旧知识点,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时间。

 

 

 

 

凝华实验做得顺理成章,又可以节约课堂时间留给做练习,赞。

 

 

 

通过列举生活现象,使学生能有更深刻、形象的体会。

 

 

 

讲问题抓住了重点,因为学生时常不能分清物态变化现象发生在室内还是室外。

 

 

 

 

 

 

 

 

 

 

 

 

在难的问题上,边让学生想,形成思维,边让学生记下来,让学生学会怎用文字表达。

 

 

 

 

 

 

 

 

老师带着学生做题,能及时地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注意哪一点,但不不好的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自我思考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