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三)光的反射
(2015-12-16 18:03:35)
标签:
听课记录 |
分类: 韩伟舜 |
学科 |
物理 |
执教 |
刘秋莉 |
班别 |
初二(1)班 |
|
课题 |
光的反射 |
|||||
时间 |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第四节 |
|||||
听课记录 |
分析、评价、建议 |
|||||
1.导入课堂 师:为什么我们看见东西? 学生七嘴八舌。 师:是因为光。 2.老师教导如何作平面镜反射图 师:打开《学评》46页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平面镜反射的图,先是平面镜的表示方法、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老师一步步讲述“三线两角”的名称以及画法。 3.做平面镜反射实验探究光发射的规律。 师:我们猜想一下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关系和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接着,老师在用摄像头拍摄着光的反射的实验道具。 师:我们看一下,这个量角器的分度值是多少。 学生:5度。 然后老师做实验了,把激光笔在30度的位置射入。然后找一个学生出来,让该学生分别在屏幕中指出入射光线、出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 师:那么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是? 生: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师:要注意了,我们说你跟你爸爸,谁像谁。是爸爸很像你吗? 生:不是,是我像我爸爸。 师:对了,所以我们说入射光线就是爸爸,反射光线是儿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 生: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师:那么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生: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侧。 4.实验证明“三线共面”。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不是在同一个面上。 然后,老师把量角器换成是硬纸片。然后对比把纸片对折的前后,观看是否在三条线在同一平面。 生:对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在同一个平面的。 5.老师运用《评价》的题目巩固实验类型的题目。 师:为什么我们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时,要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吗? 生沉默。 师:不是,我们测量书本的厚度时,多次测量才是为了减少读书的误差的,那么光的定律我们要测量它吗?所以,我们说,都记在书本上,多次测量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普遍性,得到可靠结果。 师:好,我们在做一下《学评》47页的(2) 老师带着学生做题目,写出三线共面。 6.老师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师:我们看一下《学评》的知识点,画下来,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7.老师让学生弄清垂直入射时的情况 师:我们想想,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多少度呢? 生:0度 生:90度 师:那么究竟是多少度呢? 老师做实验 生:哦,是0度。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画出垂直入射时的图像表示方式。 8.通过实验理解光路是可逆的 师:我手上拿一个镜子,我在镜子中看到你,你看到我吗? 一学生:看到。 师:为什么呢?我看到他的同时,他也看到我。所以说光路是可逆的。老师在做实验,在量角器前,用两支激光笔完成实验演示。然后让学生打开《学评》47页(3),带着学生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光路可逆的描述。 9.认识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师:翻开书本75页。 老师利用书中的两幅图,去解释。 师:我们看到镜面反射,只是一个方位有光反射出来,是局部的,不是全部的。能列举一下生活中的例子吗? 生:大厦的玻璃镜。 师:我们有时看的一些水面,是不是波光粼粼。还有有时候看黑板,是不是有一个光点。 师:我们看看漫反射是不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生意见不一。 师:我们看看漫反射的平面。由于凹凸不平,实际如果在把这些不平的点细分成平面,光就像镜面反射一样。所以是遵循的。在教师中,我能够在各个位置都看见你,就是因为你们发生了漫反射。 师:那么怎么可以变漫反射,我们看看纸跟平面镜有什么不同呢? 生:表面的粗糙程度。 师:我们想想如果把光照在镜上和纸上,那么哪个会更亮? 老师在做实验,把光分别照在纸上和镜面上,然后问全班同学哪个亮。两旁的学生说镜子亮,中间的学生说纸亮。 老师再次解释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让学生体会。 师:打开书本,做76页题目,解释原因。 师生对答案。 师:下课,今晚做《A+》40和41页。 |
简单的导入课堂,由于本堂课内容很多,所以不适宜在非重点问题上停留太多,课堂导入,点到即止。 直接了当地向学生传授关于镜面反射的画图方法,并根据疑问来导出实验,再从实验中导出定律。关于光的反射定律这个讲授过程,连贯。 在有机会时,就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学过有关的物理知识,温故而知新。 当遇到常错点时,很好地类别出结论,让学生更容易记得。 由于关于“多次测量”的目的此类题目,学生经常搞不懂,一有机会就适当带一下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慢慢形成思维。 把难点与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记忆得更深刻。 该实验时实验,该看图时看图,不能麻木地去做实验,把让问题说明的更透彻为大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