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8-11-25 16:39:38)
分类: 科研任务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家长要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他们逐步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配合“阅读伴成长工程”的顺利推进,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我校申报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现已被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立项。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及第一次研讨会议。

一、课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强烈愿景。新时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学会阅读是当代主要的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让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提升学生会读、善写、能讲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综合素养,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及指导。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研究推进学校阅读、习作、演讲(辩论)的制度建设和评价机制,促进课题参研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

三、课题研究理论支持

(一)基本理论

1.国外研究理论

“核心素养” 是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焦点之一,来源于西方。

早在199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出版、欧洲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亦称《德洛尔报告》,国内曾译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整体愿景。《学习:内在的财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出版的《学会做人: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样,被普遍认为是世界教育和学习思想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文献。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003年,欧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出现“核心素养”概念。

2.国内研究理论

2014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6913,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突出语文课程核心目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二是探索阅读教学“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三是立足《课标》中不同学段的研究重点,着力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蜕变,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审美、批判思维、创造意识等语文综合素养。

(二)独到理论

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认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要强化读书实践,要把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作为阅读评价的主要指标。

2.江苏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阎宗学、臧松刚认为,研究核心素养,就要回答“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问题,言语品位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之本源,自然是语文素养之根。衡量言语品位应有两条标准:一是言语的正确性。二是言语的智慧性。言语品位提升需要丰厚的积累。言语表现说到底较量的是学养和修养,说白了就是看谁读得多、见得广、想得透、悟得深。为此,要着力于积蓄情感、积淀语感。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内容、策略和功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难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功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五、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主要内容

1.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内容的实践研究

2.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3.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功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二)本研究预计突破

1.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将语文教材进行有效重组。积极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2.努力践行课内外融合,拓展培养阅读素养的路径。

3.建立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评价模式(把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阅读评价的指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学习法。通过互联网,借助有关文献资料,学习阅读相关理论,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和优秀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知识,启迪研究人员的思维。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方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不断完善,推进研究。

个案研究法。对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总结提炼,探索规律。

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用于教学实践,不断良性循环。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072018.08

1.成立课题组,组织培训学习,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和文献探讨;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准备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8.092020.06

1.从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内容、培养策略、培养功效评价三大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2.开展培训、学习、研讨等活动;

3.建立课题研究博客群、QQ群。课题组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文字,并上传到课题博客中。每一位成员每周必须在规定时间进入博客群或QQ群进行交流;

4.以“读书点亮人生”为目标,通过讲故事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并及时展示学生实践成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

6.进一步完善方案,进行追踪、考核与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07——2020.09

1.学生阅读成果材料;

2.竞赛的论文、案例汇编;

3.课堂教学影像资料;

4.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5.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五)本研究预计突破

1.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将语文教材进行有效重组。积极探索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2.努力践行课内外融合,拓展培养阅读素养的路径。

3.建立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的评价模式(把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阅读评价的指标)。

(六)预期研究成果

1.  结题报告;

2.  研究论文集与案例汇编;

3.  教师教学相关资料;

4.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研究基础

我校作为课改实验学校,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和总结,学校领导和教师均有很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有牢固的教育科研实验基础。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工作,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教学观摩、论文评选等方面成绩喜人。本课题还得到安庆市、桐城市教研室的理论指导,为本课题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2.人力资源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均本科以上学历,一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其中金仁来校长和魏文琴副校长是安徽省特级教师,其余成员均为安庆市、桐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3.条件保障

本课题得到了安庆市和桐城市领导的支持,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学校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主要包括学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提供科研经费,学校图书室藏书丰富并订阅了大量教育专著和专业书刊,网络畅通,学校教导处协助进行原始资料档案建设工作等,使得本课题研究预期能够顺利进行。

 (八)分工情况

金仁来:进行实验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指导;

戴东红、魏文琴:主持课题研究,负责设计课题方案、统筹以及材料汇编、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等工作;

朱际红、汪藕花、徐文中:主要负责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内容的实践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和案例;

刘绿林、余慧、吴亚凤:主要负责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和案例;

李飞雁、何茜、叶姣、崔向英:主要负责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功效评价的实践研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和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