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茜帮带对象朱俊云公开课《小猴子下山》材料

(2018-06-06 11:08:09)
标签:

公开课

分类: 培养任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桐城市东关小学
   朱俊云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2.懂得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能懂得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三心二意。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猴妈妈会怎么问?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image

image  何茜帮带对象朱俊云公开课《小猴子下山》材料


 何茜帮带对象朱俊云公开课《小猴子下山》材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