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摘录感悟
(2016-10-05 14:45:24)分类: 学习情况 |
《致青年教师》摘录感悟
《致青年教师》
吴非
教育科学出版社
简介:中国教育报“2010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最佳图书奖
1.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一个情感健全的真人。P3
【悟:教师是人,不是神,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们在学生面前也要流露自己的真感情,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宁愿学生面对我们的眼泪感到惊愕或诧异,也不愿意他们就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生学做真人吧!】
2.“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话点明复杂现象。P7
3.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修养。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在看着我们。P7
4.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P14
【悟:教师的习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因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示范的作用。如果一名教师度量不大,自顾着自己班的一亩三分地,不仅自己的工作会不愉快,他的学生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样的教育,在起点就失败了。学生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
5.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P16
【悟:当下,我们一直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等,合适但不如这不灭的灯贴切。优秀的教师也是普通人,也需要适时的休息、娱乐等,不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就像灯一样,不需要一直亮着。但只要有一丝光亮,就能发挥自己的光热,就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如果每位教师都能有此想法并践行,那么教育的最大效果也就有望达成。至于进德修业则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我们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我们保持精神的高尚,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中来。】
6.说真话未必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要说的有水平,可能需要努力。P21
【悟:把真话说出来,这不难,难的是你说了真话,别人还能爱听,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拿我来说,我的性子比较直,有时候说话不经大脑,而且还是实话实说。所以每次脱口而出后都有些后悔,没有考虑到别人的自尊或情感,有时甚至是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会说话,说有水平的话,是我要修炼的。】
7.一位教师的思想在关注什么,势必会影响他的学生。P23
【悟:我们常说要言传身教,本以为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学生,殊不知,教师的思想、价值观也对学生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想人生的大目标,寻找真正的快乐,不能较真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把积极的、阳光的思想传给我们的学生。】
8.这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P24
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P25
【悟:这是由一个例子引出的:观摩课,几位老师迟到了,进入教室时若无其事,发出的声音太大惊动了课堂。有人说,这是“年轻人”活泼。而吴老师指出,这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是啊,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修养是要有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守时,不在公共场
9.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致力于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且会有很多人共同在做类似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P27
【悟:警醒!】
10.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教师的任务是“开蒙”,如果教师的语言艰深,不用学生听得懂的话教学,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那不是学生笨,只能是教师不懂教学。P29
【悟:这就是教育教学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语言就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生的才是精妙的!】
11.学生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太具体。学校本是自由的天地,而我们的绳索太多太多,密得像网一样。孩子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规训,他的行走必然会战战兢兢。P31
12.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P31
【悟:课件有课件的优势,这毋庸置疑。但如果课件的运用让我们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那还不如不用。再说,现在的教学好似有返璞归真的迹象,提倡原生态的课,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或许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更深。】
13.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P35
【悟:这一点与前面的4、7点不谋而合。教师的言行、思想价值观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14.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P36
【悟:纯粹的喜欢这句使人感奋的诗。如果学生心中装着这样的诗句,他的人生就会一直被光明照亮。】
15.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价值在于实践,教育工作也不是单纯地为了验证理论。同时,教育理论也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向前发展的。对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中创新。P39
16.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也许直到退休)。P46
【悟:以前对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不是很理解,还以为时只是要我们静下心,放慢脚步来对待,现在看来不止如此。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慢教育”也许比想象中的还要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教书,必然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一时的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所以,不要急,慢慢地积淀自己,才能成就明天的“不后悔”。】
17.今天的体制倡导的一些观念,教师热情投入的一些活动,过若干年一看,也许是滑稽可笑的;而尊重客观规律的辛勤耕耘,没有功利意识的沉潜,才有可能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变得有意义。P46
【悟:体制倡导的观念、热情投入的活动,或许是滑稽可笑的,可对年轻的我们来说,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验的累积。或许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我所从事的工作才会真的有意义。】
18.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爱心是教育者的天性,智慧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爱。传承爱心与智慧,几乎就是教育的全部。P49
【悟:精辟,我觉得这也是教育的真谛了。教育不是什么多深奥的学问,也不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很简单,就是传承爱心与智慧。我就要做这么一名有爱心、有智慧的教师!】
19.如果学生总是说“没有问题”,可能恰恰是我们的教学出了大问题。P50
【悟:正是因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无法辨析问题的价值,学生才会说“没有问题”,这应该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了。如果在儿童时期就没有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缺乏对外部事物的敏感,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不会有探求精神,他的思维水平也就不会太高,他的成长会很缓慢,甚至会变得很平庸。小学阶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20.重复,有可能导致创造性丧失。我由此发现了基础教育某些僵死症的病因之一:教育应当是动态的过程,教育者却可以凭静态的知识储备去完成,教师也就会缺乏专业发展的追求。P57
【悟: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一本教科书可以用上五年,日常教学在他不过是重复劳动。教育应当是动态的,学生也都是各有各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如果只是一味的重复往日的工作,教师的教学也许会被其他形式取代,如网络远程教学。而且,有创新意识,教学中就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反思,这于己于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21.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合格的教师。P66
【悟:记住,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而不是我这个人。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而未必喜欢他的职业一样。他喜欢我的课,就会盼望着,他就把听课当成了一种幸福,他能有所得,他的学习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由学生喜欢我的课发展到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时,他的学习才有价值,不管是谁上课,他都觉得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而最高境界则是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播下思维的种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22.其实,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看你持一种什么态度,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智慧。P69
【悟: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也不论是发达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地区,都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好事还是坏事,还不一定呢?】
23.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这的确实最难的一件事。P73
24.我特别想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P77
【悟: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固然复杂,但教师也难辞其咎。比如说,学生拖拉的坏习惯,或许是教师作业太多,过分“努力”的结果;学生横冲直撞的跑,或许是老师拖堂的原因;学生浪费饭菜问题,也许是因为看到了老师也倒饭倒菜……这些,是学校的“常态”。只是一想到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就让人不安了。】
25.作为教师,我应当努力做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人,而不是仅仅用职业权威要求他们信任我。P79
【悟:在许多国度,陌生人之间也会问好、寒暄;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与人之间却缺乏信任,相互提防。真是让人心寒,多么希望能生活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啊!为了这样的理想,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做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