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孔子与学生》教学札记
(2016-05-24 22:23:38)
标签:
教育教学 |
分类: 语文教学 |
有教无类
——《孔子与学生》教学札记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孔子和学生》这篇文章,通过学生子夏的三问孔子的简单故事,孔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至圣先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亚洲各国,孔子也深受人们敬重,被称为“万世先师”。迄今为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我觉得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应该有高下贵贱之分。二是人人都是可教之才,通俗的说就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了的学生,所谓的差等生肯定是教法有问题,就是没有找到好方法。第三就是要承认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特定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第四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不足,所以要不断学习,更要相互学习。
孔子以及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长处,比如颜回很守信用、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处事谨慎;同时又能又能指出学生的缺点,就是颜回不会变通、子贡不够谦虚、子路不懂宽厚忍让、子张不容易亲近。对教育对象的观察细致入微,了然于胸,当然就容易做出教育选择,即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使得优秀的人通过教育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加优秀;同时弥补各自的不足,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更容易成为通才,更能应对复杂的社会。可能这就是素质教育,这应该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关于中国教育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出了大问题,抱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等等等等,危言耸听,让我等教师无所适从。其实,大道无术,只要回归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们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人人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权利,不同的学生走不同的受教育途径,成为不同的人才,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是百花齐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