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业负担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标签:
问卷分析报告 |
分类: 科研任务 |
小学生学业负担
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一、调查背景
《小学生学业负担现状及减负增效措施研究》是我们学校根据现时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而申请立项的安庆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等等。在学习方式上过于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视学生为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忽视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对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违背了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教育战线,并且备受社会诟病,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亦是教育界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要是一些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的贯彻落实,实际效果仍不够理想,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快乐生活、轻松学习的局面还未形成。我们从事增效减负的教育教学研究很有必要,而从事这项研究的前提正是获得真实的基础数据。
二、调查目的
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是努力寻找破解问题的钥匙。我们坚定地认为,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减少训练量,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蒙混过关,而是要通过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社会的评价体系来提升教、学效能,在效果不减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学业减负,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含义。为此,我们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从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交互影响的共同体的不同角度,来调查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影响因子,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在减掉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同时,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调查内容
本次使用了“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和授课老师对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承受力和影响力的差异,我们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分年级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问卷分针对老师的问卷和针对学生的问卷,全部使用了选择题。老师的问卷共有十七题,包含老师信息;学生问卷26题,同样包括学生信息。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多个影响因子,让学生和老师在公开网络平台上自主答题。
四、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1、问卷调查2016年1月19日挂网,2月5日结束,历时17天。采用网络开放式答题,没有设定特定调查对象。
2、截止2月5日,共收到答卷417份,其中老师答卷88份,涉及各个学科,学生答卷329份,涵盖六个年级。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统计
截止日期收到的答卷结果如下:
1、从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老师每周布置5-6次以上作业的占63.64%,不布置作业的只占5.68%(第6题);所布置的作业主要集中课后习题、教辅书和开放式作业,占84.09%(第7题);绝大多数老师(占94.31%)每学期布置1-2次实践型作业(第8题);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98.86%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完成课外作业一般好以上,没有人给出很不好的评价(第9题);71.59%的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注意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布置的作业有所不同(第10题);88.63%的老师通过课外作业,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11题);76.13%的老师认为批改作业的负担较重(第12题);根据家长反映,96.6%的学生回家后一小时以内完成课外作业,100%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小时内处理完成作业,76.14%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在一小时以内处理完作业(第13、14、15题);没有老师经常受到家长或学生关于作业量过多或者压力过大的抱怨,57.95%的老师从来没有受到过抱怨,36.36的老师偶尔受到抱怨(第16题);对于个别学生完成作业不理想的情况,100%的老师采取了找学生交流、找家长交流、提高基础题比例等措施予以纠偏。综合这些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这个层面已经注意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在教学活动中主动采取措施,减少课外作业量,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一小时内处理完课外作业。
2、通过学生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下列信息:94.83%的学生和父母一起居住,留守儿童的比例较低(第3题);84.5%的学生7:00之前已经起床,94.22%的学生7:50之前已经到校,71.43%的学生21:00以前已经上床睡觉,只有很少的人22:00以后睡觉(第4、5、6题);60.79%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13.07%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较不集中(第7题);星期一到星期四,69.60%的同学在一小时内完成作业,双休日79.33的学生在一天以内完成课外作业(第8、9题);家长陪同子女比例较高,达81.41%(第10题);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和上课时间外,94.53%的学生还增加了额外学习时间,并且每天增加三小时以上的还有12.16%(第11题);94.53%的学生有课外阅读习惯,每学期读十本书以上的占19.15%(第12题);有69%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以英语、作文、奥数居多,占35.56%(第13题);97.26%的学生对学校学习感兴趣(第14题);90.88%的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15题);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感觉成正态分布,负担很重和负担很轻的均占少数,负担一半的占大多数,达58.97%(第16题);80.24%的学生同学关系相处融洽(第17题);50.46%的学生偶尔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第18题);69.0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很努力,47.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第19、20题);79.33的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第21题);学习压力主要是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占72.34%(第22题);94.72%的学生认为语文老师批改作业认真,97.53%的学生认为数学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第23、24、25、26题)。
(二)分析与反思
这些数据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业负担受方方面面的影响。但是,到底学生学业负担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应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我们这次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因素。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我们对有关名词术语加以说明:
1、回归曲线:回归分析旨在分析现象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确定其因果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来表现其具体关系,这种数学模型即为回归曲线,回归曲线的系数为正,则代表两个变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回归曲线的系数为负,则代表两个变量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2、拟合优度R2:拟合优度指的是回归曲线对于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该数值越接近于1,则表明回归曲线对于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一般情况下,该值大于0.7,即可认为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
3、李克特量表:即关系图中的纵坐标值。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四组或者五组回答,以五组为例,即为“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五种程度依次由浅及深的回答,对于每种回答分别计分为1,2,3,4,5.一个样本组的对应指数的数值即为该组每个成员的得分的平均值。以学习负担和负面情绪发泄频率之间的关系为例,将学习负担由轻到重分为5组,每一组按照发泄频率从偶尔到经常赋值为1,2,3,4,求出一组发泄频率赋值的平均值,该值即为李克特量表在分析时所用的指数。
图1至图6反映出各年级的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学龄的增加,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相应增强,学业负担本应减轻。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课外辅导的增多,学习任务加重,导致学习负担加重。
图7至图17说明学习负担与每日学习时间的安排,或者叫学习时间的合理利用,与课外辅导、课外阅读、学习兴趣、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负面情绪发泄、运动时间等关系较大。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课题组了解了学生学习负担存在的现状及影响因子,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研究将根据数据的关联分析,要研究如何力图减负增效,把学生生活、学习与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寻找减负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和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地让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