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2016-01-30 21:24:26)
标签:
成员作品开题报告 |
分类: 科研任务 |
《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开
2015年8月,我校申报的课题《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经安徽省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从相关资料看,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或教师,对中小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研究已经有几年了。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人格品质培养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立场出发,广泛深入讨论了人格问题,形成了观点各异的人格理论。对健康人格的标准和培养途径也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和建议。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人格品质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就国内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人格品质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对人格的的研究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对独生子女人格品质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品质研究、留守儿童人格品质研究等等。
以上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理论依据。
(二)课题产生的背景
农村小学生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正处于人格初步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人格品质的形成会因心理因素影响,甚至于因心理困惑而产生人格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缺少父母的管教与亲情的温暖,有的孩子性格偏执冷漠、自卑封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等。跟踪和调查研究后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是当前和今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就会为他们终生的发展创造成长的条件。基于此,对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关注,协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困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者的重要共识。
本课题组经过个案观察调查、认真分析和论证后,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人格,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人格是作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本质和比较稳定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心理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性,包括道德、品质、观念等;二是心理品质,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三是生理健康,包括体质、精力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小学生人格品质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交流等方式,了解农村小学生人格品质基本情况。
2、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建立有效的评价手段,检测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
4、探究农村中小人格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健全的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5、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生活实际相结合,师生沟通、家校交流推动学生人格品质健全发展。
四、研究目标、预计有哪些突破
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克服学习或生活中的困惑、烦恼,对自己的不良心态进行疏导。研究的重要意义是通过我们正确引导,探究出一条农村小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引领学生正确进行人际交往,使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知识、技能和人格达到和谐发展,产生对未来生活充满追求的积极心态。
预计有哪些突破:
1、在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研究的同时,重视行为习惯研究。
2、转变观点,将目光转向社会与生活,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合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3、结合教育教学,利用信息化资源,涉及儿童人格品质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人员结构: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其中中学高级2人,年轻人居多,有活力,部分同志参与过教育部课题及省课题研究。
资料准备: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文献、资料、文件,借助网络资源,力求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
研究方法:计划通过调查了解、文献查阅、开座谈会、行动研究、展开交流活动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点面结合,同时运用实验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参考法。
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支持教科研工作,为本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和经费申请提供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桐城市卅铺中心小学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包括问卷、座谈、家校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2、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的资料及论文,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3、行动研究法:对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6月)课题的论证、申报。
第二阶段:(2015年7月——2016年3月)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召开开题报告会,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0月)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农村学生人格品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第四阶段:(2016年11月)开展教师经验交流活动,研究成果汇总,写出结题报告。
八、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盛宇成 、薛宝琴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的论证及课题结题研究报告的起草工作。
吴惠平:负责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框架设计。
施仁和:负责课题组人员的调配,走访单位的联系等。
方胜林:负责研究材料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协同课题组各位组员,开展日常研究工作。
吴海峰、陈润:负责课题组与各级组织的协调以及课题组内的协调工作,负责科研经费的申请工作。
笪久天、王振才、孙壮:负责调查问卷的印制、发放、收集工作。
江静、彭蕾:负责有关专著的管理、借阅等工作。
江刘柱: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开展的工作。
胡杰、王芳:负责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张银标、王婷婷:负责家校联系沟通工作。
九、成果形式
1、教师研究工作实录及案例分析。
2、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
3、课题研究论文集。
4、结题报告。
卅铺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5年10月
参考文献
《我把心献给孩子》
《学生的精神世界》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艺术》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儿童百科全书》
《中国教育改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