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拢慢捻 情味悠长——《李吉林课堂教学实录》赏析
(2015-12-09 11:41:18)
标签:
成员作品 |
分类: 学习情况 |
——《李吉林课堂教学实录》赏析
已过古稀之年的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实践中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她的教育经验、教育智慧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听她讲教育,谈人生,或者读她的著作,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的蓬勃生长。走进她的课堂,仿佛置身于流淌着诗歌和音乐一般美妙的智慧泉边,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悠长。
众所周知,汉语既有深邃的文化,又有无穷的魅力。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就是一幕景。李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咬定“语言”不放松,借语言激活学生想象,放飞学生心灵。在教学《月光曲》时,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二首曲子,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是贝多芬趁着兴致创作出来的。她问学生:“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然后她让孩子们看课文插图,自己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个情景多美呀。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课文里用了个什么词?学生回答“清幽”。李老师说“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静的美感。月光是那么亮、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请大家把这一节读一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月光是怎么清幽,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你们要讲这幅图。在李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纷纷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还有学生给课文加了一些修饰词。真是情由境生,情动而思发。
第一个画面:月光照耀下的微波粼粼的大海。教学时,李老师突出“水天相接”、”微波粼粼“等词语。
第二个画面:海上,明月在微云中穿行,给人一种自在的、十分美好的感觉。教学时,突出”一缕一缕“、”一层纱似的“等词语。
第三个画面: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此过程中,李老师和学生展开对话。时而引领学生在读中感受贝多芬优美的琴声,时而引导学生在关键词中体会盲人兄妹内心的情感波澜。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又激发学生想象:那位盲姑娘可能还看到了什么?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她看到汪洋大海上一只小小的白帆随着海浪颠簸,海风吹动着白帆;无数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这里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教法对学生学习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月光曲》一文的教学中,李老师精心取舍,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上,并选准语言触摸点,引领学生”轻拢慢捻“,”捻“出了”语味“,”捻“出了”情味“。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之中理解关键词语,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了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