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精彩——观摩安庆市小学语文学科(表达类)优质课大赛有感
(2015-11-15 22:24:19)
标签:
学习心得 |
分类: 学习情况 |
别样的精彩
——观摩安庆市小学语文学科(表达类)优质课大赛有感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安庆市小学语文学科(表达类)优质课大赛,已于11月12日下午在安庆市华中路一小落下帷幕。这次大赛,我有幸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前往听课观摩。
虽然时已初冬,窗外小雨一直在下个不停,但赛场内却温暖如春,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盛宴。满满的两天,我们一共聆听了十三节各县市推选的语文优质课。各地教坛精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学科(表达类)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课课都很有特色,精彩纷呈,令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一、导入别出心裁
新课的引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尤为重要。
在观摩的十几节优质课中,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们的新课导入可谓是别出心裁。如东道主华中路一小的李翠红老师,上课伊始就为我们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一分钟的现场测试,再由出乎意料的测试结果引导学生谈考后感受,完成“小练笔”。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主题——“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描写”。又如,我们工作室成员朱际红老师《读绘本编故事》的习作指导课,就设计了与本节课息息相关的导入活动,从交流读书入手,让孩子们畅谈读过的书,再渐渐缩小范围,到读漫画书以及漫画家几米和他的漫画作品《叉叉熊》,而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叉叉熊》的故事。这样的谈话交流,轻松有趣,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想象耳目一新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便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在本次的大赛中,各位参赛教师都富于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孩子们的想象可谓五彩缤纷,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如望江县长岭小学的范平兰老师的“漫画作文”习作指导课,以全新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画、创编故事、拟好标题,并以啄木鸟为例,引导学生在选定角度后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一会儿,曼妙的文思便从孩子们的笔端流淌出来:“‘我要报仇,我要报仇!’一只无家可归的啄木鸟愤怒地向砍树人的脑袋上用尽地啄去……”还有孩子们拟定的那充满创意的标题:“大自然的哭诉”“无家可归的动物”“树木在呻吟”“无助的鸟”……让人不得不感叹想象之花的魅力。
三、教法授之以渔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纵观本次大赛的作文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给孩子们写作的方法。来自宿松县松兹小学的李江秀老师在“看漫画编故事”的习作指导课中,引导学生如何看懂漫画,教给学生看懂漫画的方法:1、按照顺序,说清图意;2、关注细节,展开想象;3、明确意图,得到启示。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出示了教材中的单元漫画插图,指导学生用习得的方法“看漫画编故事”,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写话训练。李翠红老师利用范文引路,指导学生从“内心独白、合理想象、环境衬托、神态动作”四个方面修改习作,把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具体。看,孩子们展示的佳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明明按老师报的信息去做,可为什么我的测试成绩还是零分?”“这是什么老师,屁股还没坐热,就让我们考试?”……孩子们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课堂再现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来自安庆市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的刘念珠老师展示的《活动场景片段训练》习作指导课,就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作文的理念。课上,老师两次创设了掰手腕的活动场景,一次是找两位实力相当的同学上台掰手腕,并现场拍照上传,将刚才的活动场景呈现在大屏幕上,再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机会,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观众的表现等方面,把活动场景具体地描述出来;第二次是利用“集体掰手腕”的游戏,由“扶”到“放”,让学生细致观察场景中的人物,放手实践,训练写作。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就有话可说并乐于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像这样的精彩还有很多很多,如:朱新华老师的清新温婉、陈茂发老师的稳重大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短的两天,我们徜徉在小语创新教学的百花园里,欣赏一路美景,收获一路芬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的东西终究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好地消化吸收本次大赛的精华,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