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小斜街的关键期1

(2018-06-10 18:39:40)
分类: 家园共育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呢?

  1.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大多是简单的识字课程,其余都是活动课或者充满乐趣的游乐课,午睡时间也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

  而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要每天做功课,定期要考试,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孩子会觉得枯燥,甚至反感。

  因此,父母要善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如果你的孩子对于数学不敏感,爸爸可以通过打牌的方式,教导孩子学会20以内加减法。

  或者带孩子到多体验生活,学习生活常识,这样也可以带领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比如,妈妈带孩子去菜场买菜,让孩子辨别蔬菜的重量等等。 

2.教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在课堂,同学间的交往也相对少了。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对陌生的同学关系无可适从,极容易和他人发生矛盾。

  家长要主动创造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帮孩子主动结交新朋友。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认识新朋友,并让孩子主动分享在学校的事情,甚至鼓励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回家里玩。

如果孩子带领其他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家长可以要让小孩主动、有礼貌地跟客人打招,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3.让孩子直接参与择校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与孩子沟通交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水平,最后才决定让孩子上什么小学。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以后才会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生活习惯的适应 :孩子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他的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后,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上学前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训练,有些孩子上过学前预备班,情况可能会好点,但无论如何,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

2.自理能力的提高 :家长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和上厕所等,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文具的能力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 :67岁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学习并不明确,父母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家长要结合孩子的理想、愿望,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而不要空洞地只讲大道理。如可先问他:“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呀?”答:“我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这时可进一步给他讲科学家是做什么的,科学家必须要读书、有知识等道理。让他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就必须好好学习。

4.上学程序的训练 :在上学前,家长可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模拟常规训练”:上学带齐学习用具,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书包放进课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认真听讲,发言先举手等一整套的学习程序的训练。家长充当老师,对孩子进行反复的训练而使其形成习惯。

5.学习方法的培养 :家长应教会孩子上课注意听讲及识字、阅读的方法,书写和做作业的技巧,培养孩子按时准备功课、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让孩子能自觉地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入学后才能顺利地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并取得好成绩。

6.角色转变的演练 :孩子入学后,就要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入学前进行这种角色转变的预演。如对他的称谓上应有意识地称呼“某某某同学”,来启发他的角色意识,并对他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护公物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