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语文教学
(2016-07-02 23:19:53)分类: 课题研究 |
信息时代下的语文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以新媒体的姿态迅速覆盖广阔的校园空间。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从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重要手段,这使得我们必须在新视野和新环境下探索网络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教师新的机遇。传媒信息所提供的快捷、丰富的信息,是公开公平的,是人人都可取而用之的。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范围是无尽宽广的,传播和更新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网络信息是知识的宝库,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
一、信息时代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通过查阅各种网络信息,教师可以轻松地查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案、作者信息、文章写作背景及其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进一步精挑细选后,为我所用。同时,资源的获取使得语文教学手段更为丰富。材料的充足,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各式各样选择,教师通过适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材料与方法的优化组合,可使教学如鱼得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实现个性化教学,而不再是僵化教学,死搬硬套教学参考书。
例如,在教授《先秦诸子选读》之时,概述中要向学生介绍各个学术流派的思想以及人物。如果教师单纯讲授常识,那么这节课就变得枯燥而乏味。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搜集蔡志忠的国学动画,在播放动画中,适时做一讲解。这样的教学课堂既不枯燥,而学生又借助动画能更好地接受、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再如,教授戴望舒的《雨巷》之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体味意象与意境,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播放一段视频朗读,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很容易把学生的这种感受引导到意境上来,这样就能更好理解意境、品味意境,这堂课也会变得充满诗意。
信息时代下教学资源的拓展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还使课本中文本所涵载的有限知识、情志,通过相关的信息链接得到延伸和升华。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散发出人文关怀的光芒,这就要求有充足的现实的资料来加以阐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其变得简单易行,更具操作性。
二、信息时代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能更好的开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手里只有教材,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是权威。所以,教学过程大多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记,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育方针。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上网浏览,贴吧读贴、发帖,观看微课堂视频,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得他们具有了更充足的对话资本。同时,网络新思想的产生,迫使教师们不能再固守知识代言人和道德捍卫者的身份去教育学生。不同思想的出现也使教师深入思考其的意义、价值,愿意放开课堂听听学生的新观点、新思想,代之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在这种状态下,才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关系。
例如,在教授《鸿门宴》时,为了多角度、更全面的了解人物形象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阅读古诗词中对刘邦、项羽的评价,发帖和网民展开讨论,然后整合自己的观点,做出介绍自己观点的PPT。做此准备后,教师在最后一课时里,安排学生就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特征展开辩论,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锻炼思维,明辨是非,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争议的问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质量的、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信息时代下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信息网络具有资源共享,资源多样等多种特点,学生在课堂外接收网络信息,不仅扩宽阅读面,而且增强阅读能力,无形中就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例如,学生平时在上网浏览时,就能获得很多最新资料,经过分析就可转化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在阅读贴吧的过程中,和吧里边的网友展开辩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表达、辩论能力。即使在网络平台听歌,学生借助歌词,也能很好的提高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同时,在网络信息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微信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订阅号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情况等有选择的、自主的关注。平时,可以利用微信可以和学生一对一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扶优补偏。课堂上可以利用微信中的话题展开讨论,活跃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信息时代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而且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在信息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凭借多元信息能更好的开展有效教学,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自主、有选择的接收信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把握信息时代,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