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31年夏天,
四川成都的一个帅小伙,
从上海的艺术学校毕业后,
成为了一个“北漂”,
他叫冯棣。
在北京、天津画坛闯荡了几年后,
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化名为“朋弟”。
http://p3.pstatp.com/large/ac70003fb7af07e5783
(冯棣(朋弟)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漫画家,主要作品有《老夫子》《阿摩林》《老白薯》《发财还家》《上海现形记》等。)
他创作出一个穿着半截坎肩,
一袭短袍, 戴瓜皮小帽的漫画人物。
并给这个人物取名为:
老夫子。
http://p3.pstatp.com/large/b0a00003e076f7db2f8
(老夫子: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遗老遗少性质的平民形象,新旧事物与观念在其身上产生着强烈的冲突。朋弟正是通过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折射出社会的斑斓与荒诞,并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
朋弟还为“老夫子”创作出一个“朋友”,
一个长得圆滚滚,
看起来傻乎乎,
笨拙但热心的漫画人物:
老白薯。
http://p1.pstatp.com/large/b0e0000fade8a727f8d
(这是朋弟1938年初在天津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漫画《老白薯》第一集。)
朋弟的漫画充满了市井色彩,
一推出就受到大众的欢迎。
就算到了1950年代他彻底弃笔之后,
在北京、天津的旧书摊上,
花上一两角钱,
还可以买到一本旧日的《老夫子》,
可见当时这本漫画发行量巨大,
广受欢迎。
http://p3.pstatp.com/large/b0b0000fbbf016617e4
http://p3.pstatp.com/large/b0a00003e0559382439
(朋第的《老夫子》在1937-1943年流行,1950年代消寂。)
1944年,
重庆举办了一场《纪想曲》漫画展,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朋弟的连环漫画《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等,
那是朋弟最风光的时候。
那时候的他,
不知道自己在不久后会被打成右派,
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晚景凄凉,
孤寂地死去。
http://p1.pstatp.com/large/ac800033e28c0265751
http://p3.pstatp.com/large/b0b0000fbc0e584da3a
(漫画家朋弟的作品)
当然也不知道,
自己创作的《老夫子》漫画,
会跟另外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个人叫王家禧。
http://p3.pstatp.com/large/b0c0000fb15be6ec332
(王家禧,笔名王泽,漫画家。1944年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艺术系毕业,曾在天津任 美术工作。1960年移居香港,他画的《老夫子》闻名中外,风靡整个华人社区。)
王家禧1928年在天津出生,
若按当时《老夫子》《老白薯》的覆盖面和受欢迎程度看,
王家禧可以算是看着这些漫画长大的。
http://p3.pstatp.com/large/b0d0000fc800a35f324
(三四十年代天津老漫画家朋弟的作品《老夫子》)
长大之后的王家禧,
和小有名气的朋弟,
他们的命运,
因为“老夫子”,
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http://p1.pstatp.com/large/b0d0000fc813e618cd9
(左边为朋弟版,右为王家禧版。)
1962年,
移居香港的王家禧,
以长子的名字“王泽”为笔名,
开始“创作”《老夫子》漫画。
王家禧的《老夫子》和朋弟的《老夫子》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都基本相同,
且“老夫子”的朋友“大番薯”,
和朋弟的《老白薯》也有雷同。
http://p9.pstatp.com/large/ac800033e271b546964
(左为朋弟版,右为王家禧版。)
http://p3.pstatp.com/large/b0a00003e04cc07b651
(1965年(香港)“王泽”的《老夫子》(上), 三十年代朋弟的《老夫子》(下)。)
1970年代,
那是王家禧的《老夫子》最受欢迎的年代。
也是朋弟最苦、最惨、最悲哀的年代,
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
那时候的他穷困潦倒, 卧病在床。
看到王家禧的漫画,
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http://p1.pstatp.com/large/b0d0000fc826d913163
(1981年朋弟的留影(左))
1983年,
“老夫子”电影《山T老夫子》在香港热闹上映。
同年,《老夫子》漫画的原创者朋弟,
在病床上孤寂地死去。
http://p1.pstatp.com/large/ac800033e2902bee71c
(《山T老夫子》,是香港漫画《老夫子》系列的动画电影作品之一,于1983年8月4日首度上映,其题材参考了1982年电影《ET 外星人》的科幻元素。)
之后, 香港的《老夫子》一直热度不减。
拿不动画笔,移居到美国的王家禧,
把有关“老夫子”的生意交到了儿子王泽手中。
http://p3.pstatp.com/large/b0b0000fbc3200ee0d9
(王泽与父亲王家禧(左)感情要好,他最佩服父亲的极强观察力。)
“老夫子”的英文翻译是:
Old Master Q。
这翻译不禁让人联想到,
鲁迅先生笔下,
那个习惯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的阿Q。
不知道在那些执笔画画的夜晚,
王家禧有没有用那些“不得已”的理由,
宽慰过自己。
又或许,其实他心里,
从来没对抄袭这件事情在意过。
http://p3.pstatp.com/large/ac800033e2bc05f99bf
(王家禧早年绘画《老夫子》的时候)
面对记者有关抄袭的追问,
王泽派出了专业的公关公司,
给出了足够“专业”的回答:
“对于这陈年旧闻,我方不予回应。”
http://p3.pstatp.com/large/ac70003fb7b1e6eeed1
(左起:《老夫子》人物秦先生、大番薯、老夫子)
其实各种抄袭事件一直屡屡发生,
当年小四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
即使在他面前摆放着,
判决他抄袭的终审判决书。
他的态度还是:
是啊,我侵权,
我赔钱给你,
但我就不—道—歉!
http://p1.pstatp.com/large/b0b0000fbc1d71e6e3f
http://p3.pstatp.com/large/b0c0000fb16f53426de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郭敬明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但受害人庄羽只收到20万赔偿金,并未收到任何形式的道歉。)
我们反感抄袭,反对剽窃,
但我们总能听见粉丝们这样的声音: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他抄袭了,
可是他的作品带给我的感动是真的!
你在这里瞎BB,
让你抄你都抄不了这么好!
你说的那原创者谁啊,
是靠我家某某上位吧,无耻!
......
http://p3.pstatp.com/large/ac800033e2c68232eed
(郭敬明脑残粉反骂被抄作家活该)
看到这样的留言,
领教到这样的态度,
真不知道是该愤怒还是无奈。
我们容忍抄袭、
对抄袭者沉默,
就是对原创的蔑视,
是对原创者的侮辱。
http://p2.pstatp.com/large/ac800033e2d6512590f
当所有事不关己的人,
给剽窃者找到带有温度的借口,
原创者的灵感和激情却日渐凋敝。
在这个时刻,
我只能寄希望于,
有一部冷冰冰的法律,
能让这些原创者感到慰藉。
http://p3.pstatp.com/large/b0d0000fc83a65876c7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专利法最先问世,英国1623年的《垄断法规》是近代专利保护制度的起点。继英国之后, 美国、日本先后颁布了本国的专利法。中国第一部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颁布,1985年4月1日施行。)
历史太健忘,
大众也是,
我能做的,
也只是把这些往事提一提。
http://p3.pstatp.com/large/b0b0000fbc2cd039771
http://p3.pstatp.com/large/ac70003fb7c208da63d
(漫画家朋弟的作品)
冯骥才先生1996年曾因机缘巧合,
知道了朋弟与王家禧的这段公案,
此后他一直搜集证据,
不断发表文章,
希望为朋弟讨个公道。
但激起的一点小波澜,
马上又不了了之。
http://p3.pstatp.com/large/b0c0000fb18122ef2ed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即使王家禧抄袭朋弟的事情曾经被披露。
但是,他的手稿,
仍在各大拍卖会上被人高价拍下收藏。
http://p3.pstatp.com/large/ac70003fb7d00eecf1a
http://p3.pstatp.com/large/b0c0000fb175e720597
(王泽送拍的《老夫子》漫画封面彩稿《落雨打伞》和《嬉游》。)
我们常常安慰自己,
时间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对待,
其实,
往往不会!
http://p3.pstatp.com/large/ac800033e2f039210be
法律能让这些无耻的人赔偿,
道德未必有力让他们真诚道歉。
而且抄袭的人,
哪里还有什么道德和底线。
这段《老夫子》抄袭的公案,
不由得让人想起北岛那句著名的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