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以读导写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吴丽群
(2017-05-02 10:12:04)
标签:
教育 |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目前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语言基础知识的贫乏:首先表现在词汇量不足,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其次,语法混乱,写作中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2.总是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写出汉语式的英语句子;由于不同名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按照汉语句子结构去写英语句子,致使句子错误百出;3.缺乏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例如,学生在写作中不知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写出段落的中心句,如何写出支撑中心句的句子,如何选择合适的连词或过渡词等。因此,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首先让学生能够读懂各种体裁的文章。通过分析文章,学会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写出段落的中心句,能用关键句和实例来支撑中心句,并能正确使用连接词或过渡词,从而写出较好质量的英语作文。
二、课题的界定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能力与对学生写作指导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学生而言,一方面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阅读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结构的句式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技巧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写作的一些规则,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技巧上有所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获得新的发现,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师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因此阅读课上,不仅要教授词汇和句型的运用,阅读技能的教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其它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将参考以下理论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主要依据英语学习认知理论中的输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识信息输出理论,连接理论和英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互动理论,对话理论,任务型学习理论,文化适应理论,活动理论。
四、课题研究内容
2.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总结出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技巧和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的阅读及写作并反馈效果。
4.通过学生的反馈效果,反思教学,指导今后的教学。
5.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老师在课堂阅读的教学中把阅读的方法,技巧,及内容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写作各种类型的作文。
6.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读懂文章体裁,能够正确分析文章结构,并能正确写出各种体裁的作文。
7.通过这种方法的研究,从而提升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研究教学如何有效的处理各环节,尤其是有层次的处理重难点,让学生有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学生主体积极参与,避免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
(三)研究以读导写教学方法
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如何有效使用等。本课题提出“以读导写”教学方法,整体设计,旨在把中学英语写作方法指导从“理论性,抽象性”转移到“有可操作性”这一轨道上来。集中体现以读导学阶段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将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和写作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根据目标选择相关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相关教学流程。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阅读技能学习与写作能力提高的统一、合作学习与实践探究的统一、课题研究活动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研究活动方案静态设计与实施过程动态调控的统一。
(四)研究课堂教学组织
实际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很有必要。其中,教师的备课能力和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也很重要,并值得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学习与本实验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二)问卷调查法: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相关调查应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邀请专家对调查的前后进行全面评估指导。
(三)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先从理论角度,提出初中英语以读导写理论后,开展行动研究,采取上课,听课,评课,作文展示,点评,案例分析,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内容,制定和安排各阶段的工作重心,要求及时总结各阶段课题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确定各阶段课题研究的模式和授课方法。使课题组每个成员对本课题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1.主要着重于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英语有效导读问题设计》等,做好学习笔记、摘抄,写好心得体会或教学随笔,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使得“以读导写”这个概念成为近期课题组教师工作重心和研究的方向,为下一步的课堂活动设计的开展奠定充分的理论依据。
开展教学研究,调整和修改实践方案,全面落实课题研究工作。
1.确定有效的教学理念
原来的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文章时,只注重文中的重点词、词组、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而忽略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的学习。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进而延伸到写作当中,不仅能读而且会写,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技巧、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体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英语阅读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文中的语言知识,而是将英语阅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生方面:
1.阅读兴趣得到提升
原来每篇文章,学生只关注那些重点的语言知识,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内容。现在通过此课题的课堂研究,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通过阅读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了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了生活乐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因此,学生渴望读更多有趣味性的文章。
3.写作技能得到提升
4.学生阅读写作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大量的课堂活动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而不再是单纯地坐等教师讲解那些重点的词句。读后的写作过程也是主动性大大提升,不再是机械、简单地模仿和改动课文,而是用所学的文章框架结构自己书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实际等。虽然仍有部分学困生不能很好地写出与要求完全符合的作文,但在短短的几行文字中,已经有了一个中心句,其它句子也会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而且在课外也能看到有很多同学主动阅读课外读物,时而还有一些同学主动拿来自己课外写的作文请求老师点评。阅读写作的学习自信心大大提升。
教师方面:
1.写作练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读写课文整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化为学生自己头脑的内部语言,抄写句子和短文,感受文章写作特点,感受它的语言魅力。
2.迁移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并进练习方式,但主要采用“以读导写”紧扣读写联合点,以写作为主要手段,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出主题句,并对主题句加以阐述,即学写支撑句,使读写两种能力都得到发展。主要采取的是“以读导写”:包括作品分析法与模仿感受法;部分移植与兼容并蓄法。
3.语言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把握各段逻辑联系,引导学生注意转折词、连词、介词。简单句,复合句,谚语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作为亮点,作为思维工具进行构思,连贯表达。
4.最后总结提升,课题组以研究实验的目的为准则,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归纳分析,并写出案例分析,实验报告,上报上级部门进行验收,并对可用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