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如灵丹妙药(二)
熊 言 贵
(此照片拍摄于长兴县中医院“内窥镜中心”候诊大厅门口!)
(此照片拍摄于“内窥镜中心”门口!)
(此照片拍摄于“内窥镜中心”候诊大厅内!)
因为例行体检,今天我又一次“光顾”了长兴县中医院消化内科的内窥镜检查室。又一次接受了朱人杰、苏玉钢等医师热情、周到地服务,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长兴县中医院医护人员的“暖心”胜过了任何一剂灵丹妙药!
最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做一次比较全面地体格检查。
因为我2018年“元月二号”那次住院的首诊医生是朱人杰主任,主管医生是苏玉钢医师。可能是他们二位精诚、精湛的服务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的缘故吧,我似乎对他们产生了“依耐性”——每次只要一提到“体检”,我便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朱主任、苏医师,仿佛他们就是我健康的保护神。所以我这几年的体检,可没有少麻烦朱主任和苏医师!
今天早上,我七点钟不到就坐在了长兴中医院门诊三楼的“内窥镜检查”候诊大厅的椅子上,静静地等待着“叫号”屏幕上出现我的名字。
这次给我安排体检项目的是苏医师。本来给我做胃镜检查的也是苏医师。
七点半多一点,屏幕上出现了我的名字。
我走进了苏医师所在的3号胃镜检查室。当我正准备往手术台上躺的时候,苏医师柔声细语地对我说: “你是康复后来复查的,隔壁朱主任的那台机器更适合你,你还是让朱主任给你做检查吧”。看着苏医师那双诚实的眼睛,听着苏医师那令人感动的关切话语,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忘记了我是置身于胃镜检查室之中,做胃镜检查之前的恐惧感觉也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朱主任在2号胃镜检查室,和3号胃镜检查室是互通的。
2号胃镜检查室的医师们可能也听到了苏医师的话,我刚走进去,就有一位穿墨绿色手术服的医师对我说: “朱主任正在给一个病人做肠道止血手术,你得等一会儿”。
两边的手术台上都躺着病人,两间房子里面的医师都在忙碌着。于是,我便站在那道互通的门口……可能是看我站在那里有点不自在的样子吧,苏医师一边手里在忙着整理手术器械,一边口里说: “对面是观察室,你可以到那里去坐坐”——由于苏医师的善解人意,让我得以在空无一人的观察室里度过了那最难熬的“一会儿”!
差不多八点钟的时候,我躺上了朱主任的胃镜检查手术台。朱主任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和蔼可亲的笑脸,他擦拭胃镜探头的动作,他通过胃镜镜头仔细观察的神态,我都是看得清清楚楚;为了安慰我,他口里说着“蛮好,一切正常”的话,他脚踏胃镜拍摄机关“咔嚓咔嚓”的响声,他要助手准备提起“活检”标本器械的提示,我都是听得明明白白。那时那刻,长长的纤维镜头通过食管插进胃里,并且在胃里边不停地搅动着,说不难过是骗人的,但看着朱主任有条不紊地操作,听着朱主任暖人肺腑的话语,我紧张的心情确实是放松了不少,几乎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痛苦,连干呕的症状都没有出现。
胃镜的纤维镜头被慢慢地抽了出来,我连多余的口水都没有吐一口,如同正常人一样地跳下手术台。朱主任正在整理我的胃镜检查报告单,我站在旁边,他一边敲击着电脑的键盘,一边指着屏幕上胃内壁的照片,和颜悦色地对我说: “你看,当初溃疡的创面恢复得非常好,连萎缩的症状也不明显。下次可以每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了!”说着,还冲我翘起了大拇指。
我刚才离开候诊大厅走进胃镜检查室的时候,厅里已经坐满了候诊的人,朱主任今天上午还要做几台手术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朱主任是在忙里偷闲地陪我“聊天”——医师按部就班地操纵机器给病人进行检查是医师的职责。病情检查的结果白纸黑字地打印在检查报告单上,医师还有必要陪病人“说话”吗?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在我的真实感觉之中,朱主任那几句话,比报告单上那几行黑字的表达效果,胜千倍,超万倍。因为,病人不仅需要药物方面的治疗,同时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暖心,就是一剂灵丹妙药!
朋友们可能会说: 不就是去了一趟医院,做了一次胃镜检查嘛,回来后竟然写下了这么一大段文字,有必要如此自作多情吗?朋友们的疑问我可以理解,但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去了一趟医院,做了一次胃镜检查,又遇到了朱主任和苏医师以及他们身边的同事,又得到了他们精心地服务,又得到了他们暖心地关怀,太让我感激、感动了!我不把我的这些感受写出来,对得起我手里这支我摇动了几十年的“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