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经典汉代摩崖隶书——《石门颂》欣赏(二)

标签:
历史收藏书法文化艺术 |
分类: 书法 |
高清经典汉代摩崖隶书——《石门颂》欣赏
(二)
【小知识】
《石门颂》的主要艺术特征
一、放纵舒展的结字构架
关于《石门颂》的艺术成就, 历来评价都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 体势劲瘦开张, 飘逸自然。多用圆笔, 起笔逆锋, 收笔回锋, 蚕头燕尾, 中间运笔遒劲沉着, 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 字随石势、参差错落、洒脱自如、妙趣横生。
二、 严谨中求变化的笔法
《石门颂》的书写很少重按铺毫, 大多是用三分笔尖垂直于纸涩笔推进, 笔画的波捺提按幅度小, 转折缓慢自然, 如行云流水。因此它的笔画粗细差异不大, 线条虽细但挺劲如铁杆虬枝, 下笔虽轻但质感强烈、金石味浓郁。
总览《石门颂》刻石文字, 虽然笔画粗细相近, 字形主要是纵放竖敛, 全以中锋用笔, 看似平淡, 但如深入点画之中仔细品味, 会发现平中寓奇的姿态。例如同为主横, 但面目各异, 很少雷同。“孟”“极”等字的下横全是典型的蚕头燕尾顿笔铺毫, 最后挑出凌空收锋;“书”“二”等字的横画, 却无蚕头燕尾, 甚至也没有波势, 纯属篆书遗风, 笔锋逆势轻下, 然后推锋右进, 至终端立即收锋, 动感弱而内力盛。
又如竖, 一般均为藏锋, 欲下先上, 涩笔下行, 行至终端略顿后回锋向上轻收, 整笔圆转浑厚。但《石门颂》中的竖, 收放幅度比其他汉隶要大得多, 有时上竖超常高出, 破字头上三点一线的常规 (例如“常”字) 。有时左右两旁短竖几乎成了两点, 既是为了破方, 也是为了下中竖逸出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南”字) 。总而言之, 《石门颂》之美, “在势不在形”, 不故意修饰的行笔, 流动畅达, 严谨中求变化。
(文章节选自:汉隶石刻《石门颂》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丨作者:沈雨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