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仅有20字的对联(续篇2)

标签:
教育历史收藏文化艺术 |
分类: 文化 |
解开对联的“秘密”之后,又有很多专家根据同音字、以及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将其进行过研究。
他们大概发现了数十万种不同的读法,每种读法都有不同的含义。
但归根到底,解释得通的大概只有179种左右。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无论哪种读法的确都看似跟孟姜女没关系,要想了解它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恐怕只有找到写这幅对联的人。
可奇怪的是,没人知道这是谁写的,直到今天都是未解的“谜团”。
专业人员也调查过各方资料,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当属南宋才子王十鹏和明代文人徐文长。
王十鹏在十九岁时就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曾震动浙南一带的诗坛。
而徐文长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也是难得的才子。
但究竟是谁写的,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后人也曾把上联单独拿出去对过下联,无论怎么对,都不及“7个长字”来的意味深重。
这或许就是中国汉字的有趣之处吧,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像极了文字游戏。
有人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一位卖豆芽的老板就巧妙运用了此意,他写了一副对联为: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意思是,既想让豆芽长(zhng),也想让豆芽长(cháng),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和幽默,而像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理解之后又会哑然失笑。
不得不说中国汉字真的妙趣横生,稍微一变通,就换了个意思。
2005年的时候,国务院更是把楹联习俗例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辉煌不只昙花一现,而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