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泼出气派【大师泼墨作品欣赏】

(2016-03-03 10:18:20)
标签:

文化

艺术

美术

谢稚柳

张大千

分类: 美术

 

 

泼出气派: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宋文治、曹俊

 

 

《国际艺术大观

 

 

 

http://p3.pstatp.com/large/2da000a7b087546cc4f

泼彩山水画法是张大千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他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

 

一、张大千的泼彩作品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开始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时期,虽未接受过正式西洋画训练,但张大千的接受性和领悟力强,将前中国画家曾用过的泼墨法,变化成层层的泼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画家於1949年前在大陆所写的山水,都是游览名山伟川後有感而作,很多都有画家入山之细腻描写,离开大陆後,改变形式,以西方抽象手法表现山水,层层泼彩,好像隔著画家与山的一片薄雾,张大千不再进入山中,而是在远方张望,超出尘外。

http://p3.pstatp.com/large/2d70003c03b3a9b7338

张大千 幽谷图

深山幽谷,森森烟岚,沉厚的山势,隐隐地露出深邃宝石般的颜色。

此《泼墨山水》正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的典型风格,除了山顶少数的屋宇、林木,多以幻化的墨色和矿物彩揉合在一起,近景大树只占整幅画高度的九分之一,衬托出烟岚之上的山口是那麽的高耸,中景的白云横锁山腰,趁著水份未乾之际,以白粉撞入。

整张画作看似仍然保持著湿润,云雾氤氲,令人有清凉的感觉,山顶迎著光,似乎景致可以无限的延伸,山外有山。

http://p3.pstatp.com/large/2d70003c03d74c458a4

张大千 松峰晓霭 1969年作

http://p3.pstatp.com/large/2de0003ca11b09ad085

张大千 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b5000dc0a4af99f2a8

张大千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b2000dba57b7e45ff2

张大千 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d5000a7904ffbe26ff

张大千 泼彩山水

http://p3.pstatp.com/large/2d8000a7e3e0d94406f

张大千 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d70003c042891f0b75

张大千 泼彩荷花

http://p3.pstatp.com/large/29e0007962d1dcec48a

张大千 泼彩荷花

http://p3.pstatp.com/large/2980008053907823e17

张大千 泼彩荷花

 

二、刘海粟的泼彩作品

刘海粟的泼彩法与张大千的泼彩不同,大千以青绿水墨为基调。刘海粟则善于在恣意泼洒的青、红、蓝、白等色彩的强烈对比中追求和谐,此幅《莲花峰》正可为证。画幅中各种色彩交相挥洒、交相融合、交相辉映,在强烈的视觉张力中突现审美对象的独特魅力。

http://p2.pstatp.com/large/29a0008054c740a76d0

刘海粟《莲花峰》1981年作

如果说张大千的“泼彩”就画面效果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确有惊人的貌合之处,那么刘海粟的泼彩则是从中国传统的没骨法中抽出了中国色彩法“随类赋彩”的原则,与西方后期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的用色和造型原则作了有机的融合。因此,在张大千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是其烂熟于心、娴熟于手的山水图式,多是内省内蓄的。而刘海粟的泼彩之法,则更多在追求个人激情的迸发,多是张扬的、狂放的,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颂。

http://p3.pstatp.com/large/2d5000a7909f3315b50

刘海粟 《黄山立雪台晚翠图》

http://p2.pstatp.com/large/2d5000a790a531bd1f7

刘海粟泼彩巨作《旭日江山》

http://p3.pstatp.com/large/2b2000dba5c59fa3663

刘海粟泼彩黄山

http://p3.pstatp.com/large/2da000a7b0f4166d28b

刘海粟 泼彩作品

http://p2.pstatp.com/large/2b2000dba5ef1ee2ffc

刘海粟《黄海奇景》1983年作

款识:黄海奇景余眷恋黄山九度攀登不知老之将至。。。

这幅是刘海粟九上黄山后的作品,刘的泼彩法,用色厚重浓烈,与张大千“清透”风格的泼彩法比较,他的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三、谢稚柳的泼彩作品

谢稚柳早年的画作,始终散发着一种幽思的情味。晚年他将徐熙落墨法与宋元以来的放逸笔墨结合起来,创造出自成一格的落墨泼彩法。

由于谢稚柳用落墨法表现江南景致的特点十分突出,善于表现江南明丽清秀的自然景象,所以又被称之为“江南画派”,再加上他对五代董、巨开创的“江南派”画风一直喜爱有加,有着精深的研究,因而在泼墨泼彩中也接续了“江南派”的精髓。

http://p1.pstatp.com/large/2d5000a790e18c46c48

谢稚柳 夏山图

http://p2.pstatp.com/large/2d5000a790f51b5db5e

谢稚柳 泼彩山水

谢稚柳有一首诗对他的落墨法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当年野逸动千门,飘忽流风断笔痕。

又是江南寒食近,杂花落墨与招魂。

http://p3.pstatp.com/large/29a00080576a870ed9a

谢稚柳 《雪景霜林》

谢稚柳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墨彩相依,自成一格。此副雪景山水谢老大胆落墨非常人所敢为,堪称先生“江南画派”的雪景青绿山水经典之作。

欣赏这幅《雪景霜林》,让我们依稀可见谢老独特的绘画技法,作品虽色泽艳丽却没有丝毫俗气,这就是谢稚柳先生自创的新“江南画派”,使人感觉一种潇洒空灵,秀气飘逸,这也是他不同于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山水画的风格。

http://p3.pstatp.com/large/2b2000dba5ff7f02347

谢稚柳《黄山雪霁》1980年作

展开这幅谢先生描绘雪霁黄山的画作,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定是落于纸面浓烈的色彩。色彩的表现是客观的,它是光影,原色的再现;色彩也是主观的,它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与生发。

“霁”,雨雪落后初晴也。当阳光照射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群峰上时,由于阳光的折射与周遭景物的反射所表现出的不正如画中描绘的那样绚烂。石青石绿的温润,洋红的浓烈,加之墨色的浸润,大千世界的玄妙与不可思议被谢先生转化成了可能与美妙。云雾缭绕群峰,愈见壮阔;古松虬曲盘旋更增灵秀之致。

绚烂归平淡,不仅仅读到了画中山水间的绚烂,还有谢先生驾驭波澜壮阔的一份淡定与从容。

http://p2.pstatp.com/large/2d5000a791297631c5e

谢稚柳 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d70003c04d18cbc659

谢稚柳 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d8000a7e48ea85b855

谢稚柳 莲塘过雨 1988年作

http://p3.pstatp.com/large/285000d2c967a6552b1

谢稚柳 荷

http://p3.pstatp.com/large/285000d2c9f3bbcd565

谢稚柳 风飘香远

 

四、宋文治的泼彩作品

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文治受泼墨泼彩等画风影响,借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画法,大胆否定自我,再次开拓思变,终以没骨泼彩山水画新风貌凸现于世。

http://p2.pstatp.com/large/29a000805b3dd3571b2

宋文治 万山晴雪

宋文治与张大千、刘海粟凭借激情泼墨泼彩偶然所得画法不同的是:他大胆地将泼彩、流痕、拓迹等渲染手法与勾、皴、擦、点等传统笔墨有机地融为一体,由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自然,再次引起了我国画坛的密切关注。

http://p3.pstatp.com/large/2980008059893587743

宋文治 天都积翠

http://p1.pstatp.com/large/2b2000dba6561c4a9d5

宋文治 泼彩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de0003ca1da4da456a

宋文治 作品

http://p1.pstatp.com/large/27700102e999917860f

宋文治 庐山睛晓图

http://p2.pstatp.com/large/2de0003ca1f45876074

宋文治 云雾山中

 

五、曹俊的泼彩作品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世界,曹俊的画就是他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阳光、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不仅仅是把调色盘里的墨、色倾倒在宣纸上,以大笔濡墨或色在宣纸上挥发也是泼墨。好的宣纸与墨、色在水的作用下会幻化出迷人的艺术效果。泼墨应是在画家控制下的放,是别样的性情抒发。它可以结合其他多种笔墨手法而形成以泼为主的作品风格。然而,泼墨、泼彩所用的材料非常讲究,不是一般的颜料就可以拿来使用的,墨与色含胶的多少应由画家本人来选择。画家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笔墨实验,才能在泼墨、泼彩之前对效果形成预见,从而减少盲目性。

——曹俊《泼墨要旨

http://p1.pstatp.com/large/2b2000dba6776c48358

曹俊《云山万重寸心千里》2010年 纸本 43x36cm

http://p3.pstatp.com/large/2d70003c05033c9024c

曹俊《优仙美地》 107x77.5cm

http://p3.pstatp.com/large/2d8000a7e4c871313d9

曹俊 泼墨山水

http://p3.pstatp.com/large/2da000a7b1bbf2de6ad

曹俊 泼墨山水

http://p2.pstatp.com/large/2de0003ca23b784e71d

曹俊 泼墨山水

曹俊他善于把复杂的题材处理得很统一,细看很丰富,但表达得很单纯,画面线面结构多了不行,少了不行,恰到好处。他的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充分运用了构成原理。吸收了很多石涛的技法,像水的表现比石涛还要好,看上去还要舒服,形式感、现代感都很强。

——钱绍武

http://p2.pstatp.com/large/2d5000a791ba3aaea07

曹俊 泼墨宇宙

http://p1.pstatp.com/large/2d8000a7e50214da62e

曹俊 泼墨宇宙

http://p1.pstatp.com/large/2d70003c05345f2e269

曹俊 泼墨宇宙

http://p3.pstatp.com/large/2da000a7b21fcd5fbcb

曹俊 泼墨宇宙

http://p3.pstatp.com/large/2de0003ca29ba4757c0

曹俊 泼墨宇宙

就曹俊先生自己的艺术而言,我觉得他非常坚定地把握了艺术的时代创新这个课题。从他所涉猎的题材范围来看,他抓住了如何表达自然、生命的生机来做文章,他的作品有两个类型,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是他画的荷塘,也就是荷花这个传统的中国画题材,他在这个中国传统题材里面,画出了自己新的意境,这个意境可以说就是特别关注荷花的生命意态,特别是通过笔墨来表达荷花的生机勃勃的一种生命形态,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跟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相对应的一种画面气象、一种视觉意态。

——范迪安

http://p3.pstatp.com/large/2d8000a7e56e9234b5c

曹俊 泼墨荷花

http://p2.pstatp.com/large/2d70003c0582038eec4

曹俊 泼墨荷花

http://p2.pstatp.com/large/2b2000dba6eee682bd2

曹俊 泼墨荷花

http://p3.pstatp.com/large/2d70003c05fefaa7143

曹俊 泼墨荷花

http://p3.pstatp.com/large/2d8000a7e5c8610b693

曹俊 泼墨荷花

曹俊泼彩中光的应用,昭示着一个学术方向。

http://p2.pstatp.com/large/2b5000dc0c228e659a1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d70003c06341884130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2.pstatp.com/large/2b2000dba791a05acf1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d5000a792be5d309ba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1.pstatp.com/large/2d8000a7e66df284f5a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b2000dba7a1144060f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b2000dba7b55495f6e

曹俊 泼墨作品

http://p3.pstatp.com/large/2b2000dba7c8f4cfb29

曹俊 泼墨作品

泼彩法是先将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助允成为完整的作品,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

但泼彩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并不是盲目地纸上乱泼一气,作者必须对画面的艺术形象有所构思,什么部位泼什么色彩,怎样泼,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以后整理成什么形象,心中都要有所准备。另外,色彩泼到纸上,也不是毫无节制地任其流淌渗化,而必须对其加以引导和控制,按章法处理后大效果后,再处理局部墨色,不需要渗化的部位,可用另一张纸吸去水分,需要保留的开头可用电吹风吹干固定。

泼彩时,画面用色可以有所变化,根据画面需要形成不同的色差。如果感觉某些局部一次泼的色彩不够浓烈,或需要加强色彩变化,还可以泼第二次、第三次,但必须掌握技巧,不能造成画面斑驳狼籍或溃漫无度,要注意色彩明暗深浅的差别变化,做到自然引导、补充、高速和处理。

 

 

http://p2.pstatp.com/large/2d70003c068577914d2

【 国际艺术大观】

第658期 ——泼出气派:张大千、刘海粟、谢稚柳、宋文治、曹俊

法律顾问单位:

北京市傲雪律师事务所

http://p3.pstatp.com/large/2da000a7b2bbb9acae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