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多少年没有写信了?——从《红楼梦》中的两封短书信说起

(2018-10-07 17:1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老王解析《红楼梦》

你有多少年没写信了?
——从《红楼梦》中的两封短书信说起

        现在多数年轻的朋友大概只知道“短信”和“微信”,可能已经不知道书信了,或者虽然知道也未必写过吧?

        年长一点儿的朋友应该都有过写信的经历。因为在电话特别是移动电话普及之前,人们最通用的讯息联络工具就得说是书信了,这种联系方式就叫做“通信”。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广泛使用“通信”这个概念,尽管实际情况已经几乎完全不同了。

        然而,你还记得,最后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你已经与书信告别多少年了?如果想不起来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一次“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关于书信,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以及悲情故事。比如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古时候,一封书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千百年来,光是与书信有关的成语、诗句,就够写一本书了。

        今天我要跟各位说的是,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的开头部分,贾宝玉收到的两封书信。一封是三妹妹探春写给他的;另一封呢?是他的“干儿子”贾芸写的。其实,此时,写信人和收信人相互之间近在咫尺,原本不必浪费笔墨的。但有啥话非得要写信说呢?自然各有各的原因:探春是想用它来体现“高雅”的情趣,也要表达口语很难尽情表达的情感;贾芸则是要用它来体现特有“恭敬”巴结之心。可见,书信所能实现的功能远不止“传达信息”这一宗。

        从文字表达的特点来看,探春这一封信是用十分雅致的文言散文加一点儿骈体韵文形式写的,文采斑斓,妙趣横生,情真意切。中间还引述了相关的古代风雅典故,显示了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脂粉不让须眉的豪迈情怀。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娣探谨启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      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恫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燕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这封短书信虽然只有二百多字,但大概很多朋友读起来却未必很省劲儿。是因为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差距已经很大了。需要我把这其中所说的内容换一个“三俗”的形式翻译一下:

        “妹妹探春小心地把这封信送到二哥哥的书案上(这是古代写信常用的客气话)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因为天很晴朗,没有雾霾,空气质量优,又有这么明亮的月光,我怎么舍得去睡觉呢。都到三更时候了,我还在梧桐树下溜达。一不留神可就着了凉了,紧接着就感冒发烧啦。二哥哥您知道以后,让您惦记着,一再慰问叮嘱,又几次让丫鬟来看我,还给我送来了杨贵妃最爱吃的鲜荔枝和我最喜欢的颜真卿的书法字画。这关怀和爱护是多么的深切啊!今天我坐在书桌前,就想啊,古人在繁华的闹市,还要弄个“微缩景观”神马的,然后热情邀请志同道合,兴趣爱好相近的朋友,搞个诗社什么的,虽然可能是一时的雅兴,却可以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妹妹我虽然没有那样的才学,却有幸住在这风景如画的大观园,加上我很羡慕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才,我们园子里虽然不能招来很多诗人,但是饮酒赋诗,也可以增添诗兴。谁说只有男人们才可以结社吟诗?即使像古代风流才子们的风雅聚会,也该让给我们女子们尝试一下了。如果二哥哥能乘兴而来,小妹妹我将会殷勤的接待。”

        怎么样?这封信写的有点意思吧?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既有叙事,又有议论,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字数不多,内容却丰富多彩。仔细看看,原来是还个邀请函。其言词之恳切,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染力。难怪宝玉读过以后,当即就欣然赴约了。

        再说贾芸这封信。前面说了,贾芸是宝玉的“干儿子”。怎么回事呢?这贾芸本是宝玉的远房侄子辈,但年龄却比宝玉大四、五岁。只因为有一次(见第24回)宝玉对贾芸开玩笑说:“倒像我的儿子”。善于巴结、“最伶俐乖觉”的贾芸,立刻就抓住机会,接过话来说:“俗话说‘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遮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瞧瞧,这贾芸多会说话。抛开低三下四的阿谀奉承不论,随机应变的对话口才还是可圈可点的。

        贾芸总想给“干爹”宝玉送点儿“见面礼”,这一天,就借工作之便,弄了两盆不大好淘换的白海棠。让人搬到了大观园的门外,又不敢擅自闯入,于是就先写了这个书信,请人送过来向宝玉通报一下。

        然而,贾芸的文化程度实在有限,虽然平时口齿很流利,但一到文字表达上,可就捉襟见肘了。又怕自己不够斯文,就想搜肠刮肚地“拽”点文词儿装点一下门面,结果却“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容易鼓捣出几个有限的“文”词儿,又安排的不大是地方儿。结果是半文不白,半通不通。区区一百多字,却弄的笑点频出,令人喷饭。请看——

        不肖男 芸 恭请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见面。奉书恭启,并叩台安。
                                     男 芸  跪书

        贾芸的这封信本来已经基本算是白话了。如果把那些多余的“半文词儿”去掉,大致意思就是:“干儿子给干爹请安了,干儿子自从认了干爹,总想着孝敬干爹,一直没有机会。为了孝敬干爹,干儿子费劲吧啦弄到了两盆少见的白海棠,如果干爹把我这个干儿子看的像亲儿子一样,就把它留下...

        以上这两封书信放在一起,对比十分强烈。管中窥豹,从一封短短的书信可以看到写信人文化程度、生活趣味和文字表达沟通能力的差别。

        如果推而广之,其实,书信的功用,拿到现在,也并没有完全失去。或许在某些方面仍然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职场人际交往,塑造个人和单位集体形象的时候,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只是,人们过早的、无情的把它抛弃了,想想,还真有点儿可惜。

        写到这儿,老王禁不住心生感慨。时下,我们的许多可爱的同胞,若论英语水平,那可是棒棒哒,但无奈汉语的文字表达能力却每况愈下,让人不禁想到“邯郸学步”这个古老的成语——学会了别人“优雅”的步伐,却不知道自己原本该怎么走路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不大正常的情况,很多职场人士,用中国自己的文字准确表达,实现沟通的能力正在退化。甚至连类似像写书信这样,本来最基本的应用文字表达反倒成了稀缺性的能力了。以至于在有些职场中,书面文字能写到贾芸这种程度的,就可以算“半个秀才”了。甚至在网络上,半通不通的所谓文言文,竟被传为“高考满分作文”,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

        需求产生引力,据说现在一些大公司招聘人员,已经开始把“文案”写作能力,作为考查条件之一了。甚至一些商学院也增加了写作能力的针对性培训课程。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联系的效率。人们都在追求快节奏,每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互联网更拉近了人们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的心理距离却似乎越来越疏远了。细究原因,也许不能排除相互间沟通交流手段的越来越趋于简单化、单一化所带来的后果。

       有人不禁问, 这种有事忙,无事也忙的“快节奏生活”,真的是我们最想要的吗?从前那种能够充分体现享受状态的悠闲、舒缓的“慢生活”,哪里就那么不好了?非得彻底抛弃不可么?

        我突发奇想,真希望有一天,书信这个古老的,似乎已经离开我们很久的人际沟通交流的方式,还能时不时的回到我们中间露露脸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