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陈老师和黄老师的关于“学习共同体”活动的课,这两位老师都是刚毕业的新老师,年轻的感觉真好!
《认识角》这节课从找角的游戏开始,带学生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里的角,进而发现教室和三角尺中的角,接下来是摸角游戏,也就是感受角,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尺,挑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思考角有什么特点,有的孩子说,尖尖的,有点痛,有的孩子说两边滑滑的,是直的,在师生对话中,总结出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的边。下一个活动是画一个角,在孩子们画完后,陈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强调角的特点,并通过判断正误来巩固对角的认识。针对孩子们画角出现的问题,陈老师进行了示范,并一起认识了角的组成,读作,写作,标记等内容。让孩子们订正,标记好之前画好的角之后,陈老师组织了一个造角游戏,你会用动作比划出角吗?介绍它的名字和组成。最后是标角的游戏,孩子们在学习单上标记角,进一步判断是不是角。
陈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她活泼开朗,语言和动作很生动和丰富,课堂规则明确,组织很好,这是我非常缺乏和亟待改进的一点!我个人觉得:
1.有的角开口朝上,有的朝下,可以出示不同位置的角让学生观察一下,是不是角。
2.找角的例子中,可以出现钝角三角形,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思路清晰明确,活动之间的过渡衔接可以更流畅一些。
《包装的学问》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黄老师从包装的课题入手,先从包装一盒笔开始,和学生一起复习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即(长×宽+长×宽+宽×高)×2,然后过渡到包装两盒笔,由学生展示两盒笔如何包装,有几种包装的方法,黄老师把准备的磁铁教具拿出来,在一旁演示,共三种情况,计算后发现摆为长2cm,宽10cm,高4cm,表面积为220cm2的时候最节省。接下来,师生共同探究三盒笔如何包装,有重合4个大面,4个中面,4个小面等几种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为重合4个大面的情况最节省。进一步,黄老师引导学生猜想,四盒的时候,怎样包装最节省,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黄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并提供了四个纸盒,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我的思考:
1.一开始在包装的时候,先要和学生解释清楚,可以包装成什么样的,不能包成不规则的图形。
2.从两盒开始,要让学生自己计算,对比,探究会是不是好一些。
3.教师打印的图片最好换为实物,方便学生观察。
教研员袁老师最后进行了评课。她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认真教学的态度。在具体评课时,袁老师对《认识角》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个环节可以再整合一下,在摸角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再总结角的特点等。《包装的学问》这节课,课堂容量较大,可以分作两节课来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先研究清楚两盒的情况,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包装三盒这种情况探究的更充裕一些。同时,袁老师肯定了陈老师课堂中“圈一圈”“标一标”等环节展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学校的一体机功能很多,可以帮助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不是单纯的依靠课件和多媒体,我们也可以自己做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