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正教圣像画的绘制规范及“圣像术”
(2015-09-09 08:28:25)
标签:
圣像画师人物坦培拉颜料 |
分类: 艺术世界-CGhot.com |
圣像画的绘制规范
圣像最初的社会功能并非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圣像绘画实质上是宗教的可视性教典、教义的传播手段。宗教教会认为他们自己是圣像绘画的真正创造者,而画师只是代笔者。
教会对于圣像的绘制有严格的规定:圣像画师必须是东正教接受过洗礼的男性信徒。画师必须遵循传统的圣像绘画范本来进行制作,不能编造某些情节。圣像画中包括人物脸部的特征、姿势、背景以及颜色等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具有特定意义,比如,圣像人物的体型要修长枯瘦;圣像人物要画成静态的样子,不能有动感;画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物面部的描绘,如,额头要描画地高而宽大表示智慧;眼睛描画地大大的表示对尘世的洞察;嘴唇要薄而小表示禁欲主义;长长的手指表示品行高洁。圣人们的面部表情要庄严,脸上不应看到凡尘与世俗,可以有表示悲伤的面容,但绝不可有露齿微笑之色;画师不能把基督、圣母及圣徒的形象画得太真实,
不能画成凡人的样子。画上不能有作者署名,这种情况使鉴别画作所产生的年代显得困难重重。
直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斯特罗加诺夫画派出现,每幅圣像画的背面写上了定画人和作画人的名字,情况才有了些好转。严格的规定限制了圣像画家的创造力,
因此在圣像画的发展进程中, 风格演变缓慢而步步维艰。
“圣像术”
绘制圣像的具体方法即“圣像术”。俄罗斯的圣像术是数代人共同创造的结晶。
圣像画可分为两大类:人物圣像画和叙事圣像画。圣像画主要描绘的人物有:耶稣、圣母、天使、圣徒和使徒。圣像画采用的是二维空间而非三维空间,人物都以平面示人,绘画手法多以平涂表现,没有刻意的光影、明暗和层次。圣像画多用“坦培拉”画法绘制,颜色的调和物是蛋清。
具体作法一般分四个步骤:
1、备好木制的承载体,一般是木质的壁障或椴木板;
2、是用白粉和胶粘剂制作白色的底子;
3、绘画层,即利用蜡、胶、颜料和蛋清画在木制的承载体上;
4、用植物质的透明的清油涂抹的薄薄的保护层,避免画面氧化褪色。
“坦培拉”绘画方法至今还在延用。绘制圣像的颜料以天然颜料为主。颜料一般是用各种植物及其汁液、软体动物和矿物质研末制成。用这些颜料干燥结晶后可使圣像显得色泽稳重。常用的颜色有蓝、红、白、绿和金色等。重要的基督教人物形象被规定用某种色彩,比如圣母的披风为深樱桃红色;基督要身穿白衣或深枣红色的衣服,披风一般为蓝色等等。
圣像画的背景物体常常以局部象征整体,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比如几座山包象征起伏的群山,一群人象征着千军万马等等。圣像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地位,比如,基督大于使徒和先知,天使大于魔鬼等。但教规却无法限制画家对色彩的深浅度和色阶的运用与把握,无法限制画面的构成和组合形式。它们使同一个题材的圣像画具有了不同的视觉倾向,所以在俄罗斯圣像画史上出现了许多圣像大师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发展而来的众多圣像画流派。
俄罗斯画师在圣像的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地打破了拜占庭的绘画套路和创造模式,发展了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绘画语言与绘画形象,从而使圣像画成为俄罗斯绘画艺术的重要样式。
前一篇:试析伊斯兰建筑中装饰色彩的运用
后一篇:浅谈文学与美术的血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