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实词归纳
(2018-05-04 08:46:47)《鸿门宴》
23.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得(dé):获得、得到
推导提示:“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心得,收获(名)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取得,获得(动)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俘获(动)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汉书·苏武传》)
得意,满足(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王羲之《兰亭集序》)
通“德”,感激(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
能够(动) 见例句
对,合适(形)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24.沛公欲王关中
推导提示:“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1)读“wán”:
一国的君主(名)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读“wàn”:
称王,指统治天下(动) 见例句
25.素善留侯张良
推导提示:“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得对”当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喜欢”的。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好(形)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好的事(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认为好、喜好(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交好、亲善(动) 见例句
善于、擅长(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缮”,擦拭(动) 善刀而藏之。(《庄子·庖丁解牛》)
26.张良是时从沛公
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读“cón”:
跟随(动) 见例句
随着,接着(动)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
依顺,听从(动) 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与(动) 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
依傍,紧挨着(动) 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
(2)读“zòn”:
通“纵”,合纵的盟约(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2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自己的”,“个人的财产、利益、欲望等等”就是自己的事物,对自己的事物当然“偏爱”;如果对别人的事物“偏爱”,就会“私下,偷偷地”想去“掠夺”,变为自己“私人占有”的事物。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私人的、自己的(形)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偏爱(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下、偷偷地(副) 见例句 燕王私握臣手曰, “愿结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8.距关,毋内诸侯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又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1)读“nèi”:
里面(名)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内部(名)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贾谊《过秦论》)
(2)读“nà”:
通“纳”,接纳(动) 见例句
2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dng dàng tn):对着、面对
推导提示:“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1)读“dng”:
对着,面对(介) 木兰当户织。(《北朝民歌·木兰诗》)
相抵,相当(动) 见例句
担当、担任(动)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把守,占着(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应当(动)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将要(副)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处在某个时候(介)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司马迁《鸿门宴》)
(2)读“dàng”:
适当,恰当(形) 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抵押(动)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汉书·苏武传》)
(3)读“tn”:
通“倘”,如果(连)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30.君安与项伯有故
推导提示:“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缘故、原因(名)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旧的(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王勃《滕王阁序》)
老、衰老(形) 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旧交情、老交情(名) 见例句
故意,特意(副)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所以(连)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仍然(副)
31.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xìng):逢凶化吉,免于灾祸→
推导提示:“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幸运(形)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韩愈《祭十二郎文》)
侥幸(形)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亏(副) 见例句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希望(动)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动)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宠爱(动) 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
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副) 大王亦幸赦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2.张良出,要项伯
要(yo yào):即“腰”→
推导提示:“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肾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1)读“yo”:
相约(动)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通“邀”,邀请(动) 见例句
要挟、威胁(动)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2)读“yào”:
重要、显要(形)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方苞《狱中杂记》)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33.项伯即入见沛公
即(jí):走近、靠近、走向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当,就在(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鸿门宴》)
登上(帝位)(动)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就,立即(副) 见例句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司马迁《鸿门宴》)
走近,接近(动)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烧绝之,虽疮手勿惮。(《童区寄传》)
3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望(wàn):向远处看
推导提示:“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向远处看(动)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盼望,希望(动) 见例句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观察(动)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司马迁《鸿门宴》)
希望(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望,声望(名) 先达德隆望尊。(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为既望)。(苏轼《赤壁赋》)
3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bèi):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叛”,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通“背”,背叛,违背(动) 见例句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量)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越发、更加(副)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xiè):道歉,谢罪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道歉、谢罪(动) 见例句
告诉(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辞别(动) 往夕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推辞、拒绝(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感谢(动)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司马迁《鸿门宴》)
37.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zuò):
推导提示:“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动的,故又有“止息,停留”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坐着,坐下(动) 见例句
座位。通“座”(名)
因犯……罪,因……而获罪(动)
因为,由于(副)
徒,空(副)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8.范增数目项王
数(shù
sh
推导提示:“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1)读“shù”:
数目、数量(名)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几、几个(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道理(名)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天数、命运(名) 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2)读“sh”:
责备、列举罪状(动) 景公召而数之曰……(刘向《晏子治东阿》)
(3)读“shuò”:
屡次(副) 见例句
(4)读“cù”:
密、细密(形)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属(sh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字一个个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1)读“sh”:
隶属、归属(动)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类(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辈、等(名) 见例句
(2)读“zh”:
劝请(动)
撰写(动)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
通“嘱”,嘱咐、嘱托(动)
随从(动)
40.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
【课内用法归纳梳理】
安稳(形) 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
舒适、安适(形)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安心(形)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抚慰,安抚(动)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哪里,怎么(副) 见例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哪里,哪儿(代) 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