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君碑(明拓本)

(2020-11-12 10:24:45)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史、金石
《郭君之碑》
【简介】
        唐《郭将军碑》帖28.829.8厘米。明拓本,较《金石萃编》多七十三字。如首行「州刺史」下多「大夫相」三字。石现在山西汾阳永安镇太符观。端雅厚重,劲挺秀逸。《欧斋藏碑帖目录》乾封二年,初拓本,庚午自跋。大六开半,一册。庚午购于富华阁,连共一百五十元。
       碑高四尺五寸,廣一尺六寸,前後闕,僅存二十一行,行五十八字,行楷書,今在汾陽縣北三十里永安鎭。
郭君碑(明拓本)
【碑文】
       唐故大將軍上柱國郭君碑
       (上闕)州刾史、大夫、司徒公,囗囗囗囗囗華藩分銅虎,囗囗佐代。乃端笏露冕,激濁揚淸脫俗以,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大都囗。志隆囗囗,囗備端。懷厚囗於九功,留情於七德。汪汪有囗囗之瞳,仡仡有勇夫之質。父嵩,稟性虚凝,不祿。優遊墳素,躭翫琴書。一混是非,窮柱下之深趣;雙舉鵬鷃,得濠上之幽情。公家承禮教,籍慶膏腴;卓爾不羣,英姿絕侣。皎皎若霜,潯之暎秋桂;肅肅似風,嶺之茂寒松。聞詩禮而而遊方,觀儒墨而覩奥。每登高憤歎,投筆長懷。企梁竦之忠謀,追斑超之義勇。囗囗西山之囗囗,薊北之戎;冠六郡之良家,雄五陵之俠少。屬火運挺灾,乾綱紊緒。焚原靡救,囗類毋遺。大唐標囗帝之靈文,兆蒼精之秘籙。起囗囗之積甲,建參野之連旗。經綸大夏之墟,締構潜丘之壤。指麾日月,負閶闔以囗移;囗麈山川,囗地囗。於是薦名相府,委質戎埸。
郭君碑(明拓本)
       揮霜劒而斬老生,奮镸戟而摧霍邑。殊勳克著,授公上儀同三司。于時,絳州逆命,不順皇猷。公扼捥齊心,衝冠目裂。布魚麗之陣,擬却月之城。瞬息之間,俄然殄滅。護動居冣,授朝請大夫。於時,武周作梗,同黑山之未平;建德亂階,類黄巾之猶熾。太原北望,無復人煙之墟;絳州南指,咸為戎馬之地。危孤立,是浩州。四面受敵,千里絕援。關山杳杳,望長安如日邊;月遙遙,疑亰兆於天上。田單之困即墨,窘若懸巢;郝昭之守陳倉,危同累卵。於是,揔管真鄉公李仲文,乘連率之華,當廟畧之委,以公茂族盤根,任之心膂。親御矢石,展効立功,授上輕車都尉。貞觀三年,頡利雄視龍庭,控弦百萬。虔劉都鄙,擾亂邊埀。太宗文皇帝,坐黄屋以永懷,臨紫宸以太息。傷彼殘賊,哀此氓黎;爰命英公,董戎薄伐。公囗囗囗之劔,持冉有之矛,執角爭先,中權後勁。獲勳第一,授上大將軍,賞物四百叚。遂乃八表乂安,四海清晏。公迺韜戈息騎,琴酒怡神;咀嚼六經,魚獵百氏。臨池入木之技,逸少見以多慙;獻賦制檄之才,相如謝其清俊。上聞震扆,爰降絲綸,召公為金門關鎭將。公辭兩疏之,冠掛東門;謝司農之官,傳芳北海。至七年,又辟公騰王囗府司馬。公志性林泉,賞心風月。悟有情為速朽,識多財為累愚。悲景燭之不囗,哀霜囗之逾遠。深憑實相,弘立勝因。雖陸生散千金之資,實朱公弃三囗囗之產。儔斯樹,未可同;以此固辭,確乎不受。太宗文皇帝崩,遺詔:「起義元從,班例加勳。」詔授上柱國。皇帝駕幸并州,公策駟遠,蒙恩入會,賞物廿段。公勳庸克著,英聲羙於五臣;榮寵旣章,功名顯於六佐。如何與善徒欺,輔仁多爽。滔滔閱水,旣一逝而無歸;冉冉生靈,亦百年而有竭。春秋七十有二,遘疾薨於私第。靈座空而遊塵满,廬薝廓而暝禽哀。追德於猶生,想音徽而以謝。農夫輟耕而永歎,機婦罷織而長嗟。豈直巷絕歌聲,鄰舂不相而已
郭君碑(明拓本)
       以乾封二年次丁卯十一月丁巳廿八日甲申,遷窆於大夏鄉隠泉之原,禮也。前臨梓澤,俯眺九亰;却背隱岑,嶢萬仞。西瞻翠嶺,峻峙如屏;東望囗汾,杳然如带。夫人王氏,令望江東,派流并部。姻連三擠,婚囗五囗。内睦六親,外諧九族。痛長城之永别,淚染湘川;悲隴水之分流,更成嗚咽。囗囗囗囗,囗子弘道,並左親衛。立性廉讓,虚己接人;孝乃天性,忠為令德。亞劉宗之兩驥,埒韋氏之雙珠。攀靜樹以長號,囗寒象囗永慕。以為鐫金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銘囗其詞曰: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下闕)
郭君碑(明拓本)
郭君碑(明拓本)
       《唐書.宰相世系表》「華隂郭氏,亦出自太原,後魏有同州司馬徽,徽子榮,随大將軍;浦城公弘道,同州剌史,郜國公。」今按此碑,郭君子名弘道,而君父嵩,与徽名皆从山,似為昆弟行。然則弘道扵徽為從孫,應低一格,《表》列為徽子,与榮齊者誤也。王蘭泉司寇《金石萃編》囗,不知郭氏何派,盖未之深考耳。庚午四月初六日   識    
唐《郭君碑跋》

郭君碑(明拓本)
《唐郭君碑跋》朱彝尊
       右郭君碑,在汾陽縣北七(三)十里。予于丙午秋,經郭社村行溝中,仰見土岡之上,碑額微露。環岡數里,乃登。讀其文,皆駢儷語,首二行剝裂,君之名字、門世,與撰文者皆闕焉,其知爲郭君者,藉有額存也。立於乾封二年,中有云「輝霜鉞而斬老生」,蓋從太宗攻霍邑者。按《舊唐書》「宋老生棄馬投塹,甲士斬之。」《新唐書》則稱爲劉宏基所殺。温大雅《創業起居注》又云「老生攀繩上城,軍頭盧君諤所部人,跳躍及而斬之。」世咸不知揮刃者之爲郭君,而君之名,以石裂終不傳,可惜也。
郭君碑(明拓本)
        按《曝書亭集》碑立於乾封二年,中有云「揮霜鉞而斬老生」,蓋從太宗攻霍邑者。《舊唐書》:「宋老生棄馬投塹,甲士斬之」,《新唐書》則稱「爲劉宏基所殺」,温大雅《創業起居注》又云:「老生攀上城,軍頭盧居諤所部人,跳躍及而斬之。」世咸不知揮刃者之爲郭君,而君之名以石裂終不傳,爲可惜也(以上節錄《曝書亭集》)
       《金石萃編》此碑前段不知闕幾行,後則銘辭全闕,存者二十一行。惟前一行後二行存字無幾,餘則每行只闕數字,尚可讀。文中姓名、里貫全泐,賴額題「郭君」二字,知其姓。《唐書.宰相世系表》「郭氏,後漢末大司農郭全,居陽曲,裔孫徙穎川,又華陰。郭氏出自太原,子孫徙馮翊;又有郭有道裔孫,居魏州昌樂;又有中山郭氏,世居彭城凡此數派,皆無君祖父名,不知君何派也。君里居不可知,《山西通志》「汾陽縣北四十里,有藹(謁)泉山,山上有隱泉山。《水經注》文水又南逕縣右,會隱泉水,水出謁泉山之上頂。俗云「暘雨愆時,是謁是禱。」故山得其名。頂上平地十許頃,沙門释僧光表建二刹。泉發於兩寺之間,東流瀝石,沿注山下。又東,津渠隱没,而不恆流,故有隱泉之名。据碑云「窆於隱泉之原,則墓在今之汾陽,其居亦當在汾陽矣。
郭君碑(明拓本)
       碑云斬老生、摧霍邑,是一事。在大業十三年七月,高祖初建義旗。「時絳州逆月」,乃八月事。「武周作梗」,指武德二年,劉武周據并州事。「建德亂阶」,指武德四年,竇建德援王世充事(按,此兼指建德擒淮安王神通,覆没黎陽事)。碑云:「貞觀三年,頡利擾邊垂,太宗命英公薄伐。」頡利,卽突厥頡利可汗;英公,卽英國公李世勳。《太宗紀》:「貞觀三年十一月庚申,并州都督李世勳爲通漠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爲金河道行軍總管,卽此事也。碑云:「七年,辟公騰王府司馬」,《新書.高祖諸子列傳》:「鄭惠王元懿始王騰,徙王鄭。」此與騰王元嬰别。元嬰,乃貞觀十三年所封,不在七年也。太宗遺詔乃二十三年事,皇帝幸并州,乃永徵五年正月事。
郭君碑(明拓本)
       《高宗紀》:是年「二月,赦并州及所過州縣,義旗初,嘗任五品以上葬并州者祭之;加佐命功臣食别封者子孫二階,大將軍府僚佐存者一階。」高宗之加恩於義旗功臣爲已厚也,此時君「策駟遠迎」,宜在進階之列,而碑泐矣。十一月丁巳朔,碑不書「朔」字,省文也。夫人王氏,碑云「派流并部」,是太原王氏矣。又云:「痛長城之永别,淚染湘川;悲隴水之分流,更成鳴咽。」詳玩文義,是夫人尚在也,而得列於文内,是此碑創見。「子宏道,並在親衛」,上闕五字,下有「兩驥、雙珠」之語,是二子也。碑之可考者如此,惜無史傳可互証也。按《萃編》所攷,可謂詳贍,惟於碑「浩州四面受敵,總管眞鄉公李仲文乘連率之華,當廟略之委事。」尚嫌漏略浩州。唐汾州西河郡,本浩州(武德元年),武德四年更名。
郭君碑(明拓本)
       《通鑑》:「武德二年四月丙辰,劉武周寇并州,戊午,詔太常卿李仲文將兵救并州。六月丁未,武周陷介州,詔武衛大將軍姜寶誼、行軍總管李仲文擊之,兵敗,寶誼、仲之皆爲所虏,旣而俱逃歸,上復使擊武周。七月辛卯,金剛寇浩州,浹旬而退。八月,劉武周遣兵攻西河,浩州刺史劉瞻拒之,李仲文引兵救之,與共守西河。及裴寂敗,自晉州以北城鎭俱没,惟西河獨存。武德四年三月乙丑,劉武周遣其將張萬歲寇浩州,李仲文擊走之。甲申,眞鄉公李仲文引兵臨石州。四月,劉武周數攻浩州,爲李仲文所敗。宋金剛軍中食畫,丁未北走,秦王追之。丙辰,金剛大敗,追至張難堡。浩州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據堡自守,世民免胄示之,堡中喜譟且泣。劉武周聞金剛敗,大懼,棄并州走突厥。世民至晉陽,武周所署僕射楊伏念以城降。世民留李仲文鎭并州,詔仲文檢校并州總管。」
郭君碑(明拓本)
       按,自裴寂覆師,元吉失守,晉霍以北皆非唐有。仲文固守浩州,犄角關西,使有所牵掣不敢進,則武周、金剛之勢大盛,雖以秦王神武臨之,未必便克。由是言之,則浩州之守,固爲奇功,郭君之勳,尤不容没。今玩碑文,其艱危苦守之績,猶厯如繪,碑所謂能補史者以此。《舊.鄭王元懿傳》武德四年,封騰王。貞觀十年,改封鄭王(《舊.紀》,十年正月癸丑)。《萃編》引《新書》而不及舊,故年月闕然。合此証之,郭君辟元懿司馬無疑。碑見《金石錄補》《寰宇訪碑錄》《通志.金石記》。
       清 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編》,参閱道光《汾陽縣志》王昶《唐郭君碑跋》。
张益平、杨宏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