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文碑研讨

(2019-02-09 18:22:58)
分类: 历史研讨ABC
       梁绍壮:请教各位老师,知此摩崖石刻在何地么?

奇文碑研讨
隋开皇九年祝愿文

       刘勇:大都督之前是何字@平遥梁绍壮
       梁绍壮:@刘勇 旅行者总管
       刘勇:总管之前!
       梁绍壮:不识!
       刘勇:市令后是又宜岁?管大都督
       梁绍壮:@刘勇 旅行者对!隋代平遥市令

       奇文碑研讨

       古交武建雄: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五道庙,有一通奇文碑,镶嵌在墙壁上,碑长1.5米,宽67公分,共103个字,至今无人认识,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郎保利说这种文字与道教有关。
群内老师们!有认识此碑上的文字的,请赐教!
       刘勇:@平遥梁绍壮好像和顺?

       奇文碑研讨

       梁绍壮:疑与上开皇九年石刻在同一处的石刻
       贺树刚:不妨请懂西夏文的学者辨识一下。不知是不是西夏文呀?
       董彦斌:不是西夏文!张老师中午好!@君子以德
       贺树刚:董彦斌先生,若不是西夏文,有没有可能是契丹文或女真文(金文)?
       董彦斌:贺老师您好!我不认识契丹文和女真文。
       贺树刚:哦。那肯定是一种文字应该将此碑文传给国家有关文字研究单位,供研究探考。
       董彦斌:您说得对!太值得破解了。
       
奇文碑研讨

       田瑞:这碑的字基本能认出!是否属八思巴文?
       刘勇:开皇年号
       贺树刚:田老师,好像八思巴文要比那寿阳碑文字的笔画复杂繁多得多吧?
       刘新创:田老,不是八思巴文,开皇十六年四月廿日佛
       贺树刚:寿阳碑文,有学者认为,感觉上像写刻比较粗糙的契丹文应该不是小字系统。写这个东西的人,应该是个不太熟悉契丹文的工匠一类人物,写刻是极其粗糙的,有些走样,所以跟辽国皇家的东西有些不一样。上述观点,是<方音民韵>群上无锡籍顾林威先生的观点。
       刘新创:@古交市. 武建维应该是契丹文,中有一宋字。
       贺树刚:建维友、田老师、彦斌友、新创友,我把那个寿阳碑文转发给朱晓农教授了,请他找人帮辨识,朱老师转给一位契丹文专家看了。朱老师告说,这位契丹文专家也不认识此碑文,也不是西夏文,也不是八思巴文,说是不是撰文者自创的。所知情况汇报如上,仅供诸位参考。
       李寿鹏:我查了查,契丹文采用汉字作基础,多是合字组合;西夏文字的笔划复杂,二者均不类。这碑文字似是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慢慢查吧!
       贺树刚:寿鹏老师所言甚是。我个人是不熟悉。作者撰写此碑文,起码当时有一部分社会人士能认识,如果当时谁也不认识,作者写碑文就没实际意义了,写碑文的目的,是告清后人有关历史细节,让后人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来。管见如上,不知妥否,仅供参考。
       梁绍壮:(张益平) 隋开皇九年前平遥市令石刻在和顺沙峪。  2019-2-9  19:03:46

奇文碑研讨
山西和顺县沙峪村摩崖造像

       张益平:@陶然居 ,落实啦,恭喜你!
       梁绍壮:蒙刘勇老师告知
       张益平刘老师,当代徐霞客,经多见广,博闻强记!
       梁绍壮:是了
       张益平寿阳那块嵌石,咱真不懂,你那两块,碑文识别不难! 
       梁绍壮:《三晋石刻大全.和顺卷》收了该拓,惜释读有误
       张益平和顺县遇上假洋鬼子啦,不懂装懂,呵呵!你那石刻崖石刻,又别于佛造像碑之“祝愿文”,最多字刻写不规范,识别不难!
       梁绍壮:可能跟拓工不精有关我只求证此石刻真实存世隋代平遥市令,专职市场管理人员        
       张益平尖拱形龛楣圆拱龛,进深2cm,外缘高约23cm、内缘高约18cm,外缘宽约20cm、内缘宽约15cm。龛内为一佛二弟子像。主尊高13cm,佛座高3cm。主尊头部被毁,衣纹极简略,着双领下垂式大衣,左臂有三道横纹,腿部有一道横纹,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两侧弟子像高约9cm,头手均毁损不可辨,双手合于胸前,跣足站立,衣纹刻画简略。 龛左侧有题记一则,高23cm,东西宽23cm,文凡7行,行8-10字不等,字径1-2cm,释文如下: 
  开皇九年四月十五日,前平遥市令,又宜岁授总管大都督佛弟子张建,妻南,息子尚、子才、子路,敬造释迦像、二菩萨,上为国主,七世父母,所生父母,愿法界成仙 。 
       梁绍壮:谢谢您"宜岁授偏旁是木
       张益平陶然居上午好,甭客气!“又宜岁授”,援例当授……,亦即例授。朝庭命官亡故,援例追某种官职,亦即荣誉称号、官职等。
       梁绍壮:是了
       田瑞:平遥市令说不通!是否应为"守令”?妻南息子尙……是否为妻南息,子尙……?再考虑一下吧!三个儿子单名:张尚,张路,张才?
       张益平@田瑞 ,上午好
       【市令】官名。掌管理市场。从战国至唐,城市中有特定的商业区,称为"市",由政府派官管理。其长官,隋以前称市长,隋改为市令。唐同。宋无限于特定区域设店之制,不再设置此官。金中都有市令司,设令、丞各一人,掌平物价,察度量权衡之违式及百货之估值。性质与隋、唐市令不同。息,亲生儿子!
       田瑞:我还是认为妻叫南息!如叫南,应带氏字。这便无可争议。
       张益平@田瑞 ,田老上午好!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家鸣,百花齐放。搁置争议,共同探讨。文史论坛之宗旨矣!
       田瑞:我也就是提个思路而已!
       太原韩英龙:是否存在携笔误息的可能性?
       刘新创:@君子以德 @田瑞 ,息有繁衍后代的意思;也指儿女。妻南息,可译为妻子南氏生子三……@平遥梁绍壮

奇文碑研讨

       张益平@平遥梁绍壮 ,《三晋……和顺卷》“开皇九年,前平遥市令”一文,可以看出,常识性错误层出不穷,点校水平低下,不敢苟同!
       太原韩英龙:古代妇女连名带姓称谓者罕见,息字的位置实在有些尴尬,所以大胆胡乱猜作
       张益平息,只存在断句之争,本字无异义。息,亲生儿子!何来之携?
       刘新创:@君子以德 对,这个就是指南氏生的三个子
       太原韩英龙:哦,只是一种猜想,本也无据
       刘新创:说绝对了点,应该是南氏生的子女,断句我认为妻南息,合适些,而后分述子名
       张益平@太原老南郊 韩银龙 ,息字儿,字迹清楚,一目了然,绝无疑义!
       太原韩英龙:嗯,我也是想息携同音,况且母携三子也能说的过去本来猜想古人错误已是大胆,无据更有些胆大了
       刘新创:这个表述方式刚好反映了当时女子尊卑地位
       梁绍壮:谢谢各位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