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通宝背“旧”,小平钱,“旧”字繁体,字在背穿上。面文特征:示祯,一点通,尔宝。仅此一种版式。(附图一)
“旧”字含义为“旧厂”,记局钱。南京户部旧厂所铸。
南直隶户部旧厂的铸钱,主要支付南京地区的军粮及官俸。后因铸量不够,遂于泰昌元年增设新厂(南新厂),以铸钱之利息助辽饷。南新厂在天启二年(1622年)停业后至崇祯三年(1630年)南京户部给事中陈克言奏请恢复。此时所铸崇祯钱之背始出“旧”、“新”二字以示区分二厂之所铸钱币。
背“旧”,古之名誉品,旧时认为存世极罕,现仍有不少书刊照旧引用为“极罕品”,实际上现在出土、发现较多,已不太稀,集明钱者一般匣中均有所藏,余所经手就不下于十枚。其存世数量远远多于“宁”、“京”、“嘉”、“兵”等。现今市场上品相略好一些的,价格当在千元上下。
崇祯通宝背“户臼”,小平钱,背穿上“户”下“臼”字。面文特征:示祯、一点通、尔宝。亦仅此一种版式。(附图二)
“户臼”钱,亦南直隶户部“旧场”所铸。以“臼”代“旧”字。李佐贤《古泉汇》说:“户臼即户部臼局,俗书作臼。”
“旧”字钱与“户臼”钱是为同一钱局所铸——南直隶户部旧钱局。且“旧”字钱铸在先,“户臼”钱铸在后,“臼”为“旧”字之俗写。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开始铸背“旧”字钱后,背文“旧”字因笔划太多(多达十八划),加之钱径又小,铸造过程中翻模或浇铸时稍不精心,铸出子钱之背文“旧”字就达不到要求。当在大批量翻铸子钱时,尤其是在母钱有一定磨损的情况下,无论是用母钱印范或是在浇铸过程中,都会因背面“旧”字笔划过多而使铸背文字模糊不清,进而产生次品,既影响铸币的质量又制约了产量。故改“旧”为俗字“臼”字。可是,如仅以“臼”字代“旧”字,一是文字字义不确切,二则极易引出其它歧义。故又在“臼”字之上加个“户”字,分列钱背穿之上、下,以示户部“旧厂”之义。这就是造成崇祯钱“旧”字少而“户臼”多的原因。
与此相类,因背文笔划过多不便铸造改而用简字、俗字代替者,当以川局所铸为最。嘉州炉局先用“嘉”字铸钱,后改用“加”字,而泸州局的“泸”字干脆就直接铸俗体“沪”字,以方便铸造与辨识。另外还有“钱”字,如川炉的“一钱”、南京局的“八钱”均为俗字体,以便铸造。
附图一:
http://s5/mw690/006bTYoIgy6XNiVNIe8a4&690
附图二:
http://s16/mw690/006bTYoIgy6XNiYcb9R6f&690
备注:版权所有。此文未经斋主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