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依赖论#思维依赖与认知偏差:从一个职场故事说起
(2025-02-09 07:35:05)
思维依赖与认知偏差:从一个职场故事说起 在人类的认知领域中,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过程,其依赖形态总是以特定的对象为前提。人们的思维对象决定了思维依赖的方向,整个思维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依赖已有认知、经验和记忆进行加工、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周围的世界,也逐渐认识了人类自身。 当我们认识事物时,思维依赖的对象通常以事实为依据。然而,这种依据并非一成不变,无论人们曾经多么笃定地坚持某种认知,面对新的事实,思维依赖的对象往往会发生动摇和转变,转而以眼前的新事实为导向。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物流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计划招聘一名员工。招聘信息发布后,他们收到了许多求职信。经过筛选,一位名叫何志向的男性脱颖而出,他的各项条件都较为出色,唯一让这对夫妻有所顾虑的是,何志向曾有偷盗的案底。就在他们准备放弃这个求职者时,妻子突然想起丈夫曾经在原单位挪用公款的事情,幸好归还及时才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且自那以后丈夫再未犯过类似错误。 基于这一联想,妻子说服了丈夫,决定给何志向一个机会。
入职后的一年里,何志向在公司工作表现出色,一切都很顺利,他还与公司的另一位女同事发展出了恋情。有一天,这对夫妻下班离开公司后才发现忘了带车钥匙,当他们返回公司时,看到何志向正在试图打开公司大门的锁。妻子见状,大声喝问:“何志向,你想干什么?!”这时,门内传来何志向女同事的声音:“我还在洗手间,你们就把门锁了,我和何志向今天的电影票要泡汤了。”丈夫赶忙上前解释,并表示今晚请他们吃饭赔罪。
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时会发现,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一旦遇到与记忆中某些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情境,与之对应的记忆就很容易被唤起并成为思维依赖的基础。何志向的偷盗案底在老板娘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当类似的疑似不良行为出现时,这一记忆被对接出来就显得顺理成章。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离不开对已有相关或相似记忆内容的依赖,而这些被依赖的记忆内容究竟如何呈现,又完全取决于思维对象的触发。 回顾老板娘的行为,她前后两次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记忆内容作为思维依赖的对象。第一次是在看到何志向积极上进的求职信时,她的思维对接出丈夫知错能改、未再重犯的记忆,从而做出了录用何志向的决定;第二次是在看到何志向下班时开公司大门锁的场景,她的思维则转向了何志向过去的偷盗案底,进而产生了何志向意图盗窃公司财物的误解。
这两次记忆内容在思想性上的巨大差异,根源在于老板娘所面对的情况截然不同。 进一步探究,在老板娘的认知体系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识在这两次思维选择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种是“事物总是要变化的”意识,这种积极的认知促使她在面对求职信时,选择相信何志向也有改过自新的可能,以丈夫的经历为参照,给予了何志向机会;另一种是“江山难改,本性难移”的传统观念,当她看到何志向开锁的瞬间,这种保守的意识占据了上风,使她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何志向的案底作为思维依赖,导致了误会的产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