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跟着感觉走,重复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说着相同的语言,做着一样的表情。用句号把人的行为,分成自然段,从中可以得到一个行为完整的程序。例如,在街上碰见熟人了,人会自动按照已有的程序,先说什么,对方说了什么,应该怎样接话,这些都不需要想更多。尤其是经历过的突发情况再出现,人做出的反应很快,说明程序是现成的;如果没有经历过的突发情况出现,思维活动会出现迟疑的现象。
人的每一个行为程序,一般情况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形态的同时,变化又会让程序处于一个完善和修改的细节之中,这时感觉不能完全调动人的行为,完善和修改行为的意识会下载出提醒或提示的思维功能,完成行为对感觉的部分响应,没有响应的部分会按着提醒或提示的内容(重新编制行为程序)去行为。整个行为完成以后,记忆会重新将行为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以备下一次为感觉所用。
思维依赖的行为程序,包括先天和后天的记忆内容,先天的部分是遗传基因里的记忆内容,主要表现的行为在婴幼年龄段,后天是指生活环境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幼儿园、学校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和教育后形成的行为记忆内容。思维依赖的行为程序按类别划分为,心理活动和生理行为两个方面。
熟悉的感觉引导着我,说话、表情、做事,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一阵心慌,打破了现,在的平静,思维活动快速地对接出:生病了?血压高了或低了?紧接着快速在记忆里,扫描出行为变化:体检时,体重超了许多,医生建议,如果不能加强运动,减少些饭量。最近几天饭量减下来了。心慌是饿了?(来自生理上的异常感觉)心慌的感觉很快地过去了,认真地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确定是饿了的生理反应后。习惯的行为程序是吃东西,正要去找吃的,医生的话又阻断了找吃的行为。之后,出现这样情况我的反应的程序是不做出任何回应。这是一次修改和完善思维依赖的行为程序的体验,在这次体验中感受到了,改变行为首先要修改记忆内容,修改记忆内容是靠新的记忆内容对原来的行为阻断后,才能代替原来的记忆内容,下一次感觉引导行为时,行为会按新的记忆内容编的行为程序进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