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依赖论事例#细分才能找到合理性

(2022-04-15 06:27:37)


"昨天晚上,半夜突然砰地一声响,我从熟睡中惊醒。第一反应是有人跳楼了。"

  "你的反应太奇怪了,有人跳楼也不会掉在你家里。"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住在11楼有人跳楼怎么会听见声音呀?是不是这两天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人跳楼的新闻?"

    这是在公交车上,坐在我后面的两位女±的对话,不时传进我的耳朵后,刺激着大脑思维活动,便随意地将对话的内容拓展开来,做出了以下分析。

为什么突然的声响会做出不太符合逻辑的反应?这是引起我兴趣的问题。反应通常是一种速度很快的思维对接行为,出现误差或错误都很正常。深入进去发现其原因之后,才知道出现类似不符合逻辑反应的合理性。

人的思维活动从控制的角度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种,在意识控制下的思维活动,受逻辑的制约很强称之为可控性思维活动,不在意识控制下的思维活动,没有逻辑的约束称之为不可控的思维活动。

半夜被声音惊醒,做出反应是有人跳楼了,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如果归为不可控的思维活动,有一点牵强的原因是,毕竟是惊醒后做出的反应,惊醒后意识己经开始工作了。那么,为什么做出的反应没有逻辑而言?

从反应中细分一下不难找到逻辑的存在,东西掉下来,说成有人跳楼,就比较合理了。有人跳楼和有东西掉下来具有相同的性质,这说明惊醒后意识开始工作了,不然很难细分出逻辑的存在。由于意识开始工作并不在状态,还不能完全控制思维活动,所以在反应中仍表现出无意识控制下的思维活动,有人跳楼了的思维表现又是白天的思维活动地延续,其原因是白天看了有人跳楼的新闻就再合理不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