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帮扶措施及效果
(2019-02-03 14:04:23)分类: 工作感悟 |
学困生帮扶措施及效果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若要再具体一些的话,应该是指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经过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但学困生不能自主学习是主要原因。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帮扶学困生,就必须让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爱学、乐学、善学。为此,我将学困生帮扶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探讨有效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上,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
首先,我们必须与尊重携手,创设学困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我班上有一名憨厚可爱的小男孩,孩子的课堂纪律特别好,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稍差。刚开学的时候还没有很明显,慢慢地,我们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了,他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孩子也越来越失落,上课没有精神。为了帮他重拾自信、唤醒他对学习的渴望,我时时“蹲下来”与其交流。在精神上,我渴望利用亲近的聊天模式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做他的知心朋友,有意识地引导他和我还有同班同学一起学、一起玩,互动互学,急他所急,帮他所忙。在课堂上,我巧设趣味问答,吸引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虽然,他的成绩时好时坏,但我能明显地看出他的变化。字写得越来越认真了,每每他不满意自己的书写,都会擦干净之后重新书写;课上,他的眼睛会跟着我,及时关注到所学的新知识,虽然举手的频率不是很高,但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还不错;课下,他会和同学一起去厕所,或是在班里简单地聊聊天、写写字……偶尔还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和紧急而来的“小报告”。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与教材深交。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在教授新课时,把知识的难度适当分解、降低,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学困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习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学困生则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宽。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想展示、表现,想得到教师的赞许、同学们的掌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中,这不仅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出来,让他们在游戏中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肯定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多多鼓励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理解和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会学习,进而使学困生也能获得学业成功,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