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得见的收藏之四:夫妻俩居家售古董

(2018-06-10 20:27:14)
标签:

收藏

情感

文化

历史

分类: 收藏故事

 

在曹家巷古玩市场我还结识了一对夫妻,她们没有专门的店面,把古玩放在家里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经是他们家的常客,也可以算是相互信任的朋友。

先认识的是这家的女主人,姓王,我叫她小王。最早认识她的时候,也是在曹家巷古玩市场。那时候她大约二十五六岁,长相见老,看上去像三十出头了,短发,圆脸,嘴唇厚厚的,感觉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也像是干农活长大的。不过她确实没有职业,也是摆古玩地摊的。她的地摊总是摆在小孙地摊的对面,每天一早蹬着三轮货车过来,早出晚归,雨天不出摊。那时候她看到我经常在小孙的地摊上拣铜钱,就对我十分关注。有一天,我到曹家巷古玩市场去逛地摊,先在市场上转一圈,打算最后再到小孙的地摊继续拣铜钱。转到小王的地摊时,她用一种特殊的眼神看着我,一边瞄着小孙,一边靠近我小声说“那个铜钱是假的!”我楞了一下。她就给我一个小凳子,请我坐下来,指着她自己地摊上一个一个排着的铜钱说,“这才是真的!”现在回想起来,她没有骗我,她地上排着的的确是真铜钱,主要是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以降的铜钱。是传世品,包浆熟旧。要价也不高,七毛一个。我当时买了几个,现在看都是普通品,但却是真品。

http://s13/mw690/006bJJmQzy7l9L90i0Qec&690


这样我们就算认识了,此后我也会经常光顾她的地摊。有一天我看到小王的地摊上除了铜钱、旧玉、铜器、佛像外,还多了几件汉代的小罐,我很感兴趣,拿在手里反复观赏,觉得很有趣味。机不可失!她马上就邀请我到她家里去,说她家里面还有更好更大的呢!在她的再三鼓动下,我心动了,决定到她家去看看。

小王的家住在盐城市区的“万户新村”,现在已更名“盐南新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个地段已经是盐城市区的最南端了,那时候青年路还在规划中,再往南就是农村了,感觉距离曹家巷还是蛮远的。小王看我答应她的邀请,非常高兴,立即收起地摊货物,蹬起了三轮车。我骑自行车跟着,花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才到她家。

小王家住在一楼,他的丈夫小周正好在家。通过楼梯过道,就可以直接进她家门,很方便。她家的这个套间不大,一室半一厅,前面有一个很小的院子,那年月像她这样的三口之家,有此套间也算很好了。小王向她丈夫介绍了我的身份和来意,小夫妻俩就像招待贵宾似的,既请我坐沙发,又切茶递烟。而我的兴趣却在她们家的客厅。客厅不大,家具摆得有些拥挤,高高矮矮,显得零乱,有玻璃柜、立橱,货架、办公桌等各种家具。不过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家具,而是满满的摆在上面的,也包括地上的坛坛罐罐,各式古董,整个客厅营造的就像一个古玩店的氛围。满眼大大小小的汉罐汉壶等陶胎青瓷器,一下子给了我强力的视觉冲击。小周显然已成行家,我每看一样东西,他都说出名称,这是鸟纹汉罐,那是青瓷汉壶,这是个西晋盘口壶,那是个鸡头灯具等等。如此近距离接触、上手把玩这些高古器,感觉真够爽的。眼前有一只大汉罐,高度和腹部的尺寸都达到40多公分,施半釉,腹部以下露陶红色胎,肩部施青釉,刻连续鸟纹图案,两侧置兽面双耳,非常精美。还有一件小的更引我注目,这是一件熊型灯具,造型很有趣。一个像盘子样的底座里,蹲着一头小熊,一双前腿举过头顶,双掌捧着一个圆形小碗,这是一个产于三国时代的熊型灯具,让人爱不释手。一件一件看完了那些东西,我这才坐到沙发上,喝口茶,抽支烟。 这个夫妻俩也很会做生意,价钱报得不高,还可以分期付款,把我的收藏欲望推到了极致。当时虽然对古陶瓷才算半瓶醋,但看着眼前这些器物的那种神韵,我相信了他们夫妻俩“假一罚十”的高调保证,买下了那只汉罐和那个熊型灯具。事实证明,这两件东西没有买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那是汉代真品无疑,应该说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http://s12/mw690/006bJJmQzy7l9LxfOlR8b&690

小王他们家的货源也大致来自两个方面,“铲地皮”算一个,另一个就是小周自己到乡下去收货。小周当时是一家镇办小厂的工人,厂里基本没有什么活干,一个月上不了几天班,基本处于半下岗的状态。所以他有时间自己到乡下去收货。他骑着摩托车到乡下,停在村口,用硬板纸做个广告牌,上面写着“高价收购×××”就可以了,那时候电视普及率不高,收藏类节目还没有,信息不对称,村里人只要家里有些什么古旧物品,都很乐意拿出来卖钱。所以,小周每次下乡都不会空手而回。他们只要收到什么东西,就会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那时候我到她家去都是骑自行车,经过盐马路到万户新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盐马路还没有建设,骑车经过的时候,就像到了乡镇去的感觉,而回想起来,这种感觉却很好。每次到小王家,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东西,一边喝茶、抽烟、聊天,那个淘宝过程中的喜悦、满足、休闲的时光,印象特别深刻。

玩收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商品的交易过程,但这个过程,又不同于商场购物,也不同于菜市场买菜,商场或菜市场都是一锤子买卖。而收藏却不同,必须是买卖双方有长期的合作,才有可能增加碰到好东西的机会,进而获得好的藏品。这就要放眼长远,与古玩商交朋友。双方能够合作的基础,也就是我国商业文化流传深广的“诚信”两个字。有了诚信,就能成为朋友,这也是收藏的成功之道。正是因为如此,我在那段时光里,在小王夫妻的家里,收藏到多件好藏品。其中有一对老的青花四方瓶就值得称道。

这个四方瓶造型很大气,高有52公分,属于大件。虽然是民窑器,底部没有款,但釉水却厚润,青花发色浓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上面的纹饰,颈部是博古图,特别是瓶的四个面的主题纹,分别用青花料画了寺庙门神“四大天王”,分别为: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持一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持一伞的北方多闻天王。这属于人物画,个个画得栩栩如生,极其生动威猛。我喜欢绘画,对方瓶上的这组人物神像画非常欣赏。一看到这个方瓶就决定收藏了。

说起来也很有趣,原本这对方瓶是个老农家传的东西,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在他的两个儿子结婚的时侯,就作为财产分给弟兄俩一家一个。 但这两个儿子都没有把这个方瓶当宝贝,摆着怕打碎了,还要经常擦洗,倒嫌麻烦,不如卖了还能换点小钱。所以弟弟正好看到小周在村口收古董,就拿来卖了。并告诉小周这原是一对的,还有一个在邻村他的哥哥家。我知道了这个缘由,就让小周把另一个也收过来。小周又专门到这个哥哥家门上,说明来由,哥哥也没有太多犹豫,就出手了。当我从小王家看到这另一件方瓶后,很高兴,回到家将两只方瓶放到一起的时候,感觉很神奇,可能是古代工匠的故意所为,后拿回的这只方瓶可能是代表母的,比原来的一件稍微矮一点点。值得庆幸的是,这对方瓶经过周折被分开了,而这会儿在我的手里又配成了一对!感觉我们民间藏家搞收藏,对民间文物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应该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才对!

这对方瓶经鉴定是清道光年间的民窑青花陈设器。过去大户人家成对置于堂屋正中条台柜上,有镇宅之意。虽不是非常珍贵,但存世近二百年,而且保存完好,也可算是一件传世佳品。这弟兄两都没有当好东西留着,一百元一个就卖了。如果是现在,估计一万元一个也不一定肯卖了!这就是收藏的无穷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