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收藏之一:古铜钱结缘收藏

标签:
收藏文化情感图片 |
分类: 收藏故事 |
收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往小处看,是个人的一种爱好,一种雅趣; 而往大里看,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古玩字画,小中见大,小小物件,却藏着一种神秘叫文化,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痴迷;而更引人痴狂的是,里面还放射着财富的光芒,于是就像磁石一样,将文人、墨客、商贾、投机、巧夺等各色人等聚集一道,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人来人往,本不相识的人相识了,本不相遇的人相遇了,在古玩市场这个小小舞台,演绎和见证着丰富多彩而又别样的人生故事,置身其中也会品尝着别样的人生况味。
古铜钱结缘收藏
我的古玩收藏之路,说起来也蛮有意思的,因为它是源于一枚古铜钱。
有一次,我到集邮公司买完邮票后,在路边捡到一个方孔铜钱,看看上面的字,“乾隆通宝”,另一面是满文,当时不认识这个满文是什么意思。当我知道这个满文,是清代铸钱钱局名称的时候,已经是后来的事了。就是这枚“乾隆通宝”铜钱的获得,让我走上了古玩收藏之路,算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我是一个酷爱艺术的人。起初是先爱好集邮,但是自从有了这枚古铜钱,我的收藏兴趣就开始转移了,就喜欢上了古钱币。 这个转移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集邮形势发生了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市场化的推进,像魔法一样让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商品,金钱象流水一样无孔不入,钻进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改变着人的价值判断。集邮原本只是人的一种喜好,但也开始慢慢变味,成了商家追逐利润的一种工具。那时候就开始有商家炒作,社会上流传着“祖国山河一片红”、猴票、文革票等珍邮价格飞涨的神话,刺激着集邮队伍不断扩大,集邮公司也开始了市场化运作,邮票的印量越来越大,新邮票的收藏价值却越来越小,甚至有的新邮品种出现了贬值,有一组“蜜蜂”邮票,市场价居然跌到低于了面值。到了九七年香港回归邮票的发行,这种现象达到了顶峰,严重打击了集邮爱好者的积极性。像我这样刚开始集邮的人,更加看不到邮票的收藏价值,兴趣极度低迷。所以捡到那枚“乾隆通宝”铜钱后,收藏兴趣很快就转移了,不久,我就放弃了集邮。
这一放弃却让我与古玩收藏结了缘。古玩古玩,玩的就是一个“古”字。我集邮的时候,玩的都是新票,过去的老邮票一张没有,与“古”字不沾边。而在我的潜意识里,喜欢的恰恰是那些古钱币、古陶瓷、古玉器、古铜器等老物件,那才是在玩“古”,也才是真正的古玩收藏。所以一旦手里拿到了一枚古铜钱,很快就勾起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随之也就喜欢上了这种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老物件。
我当时手里拿着这枚“乾隆通宝”铜钱,情不自禁就想到了小时候踢毽子玩的场景,要知道,毽子的底座就是用古铜钱做的。那个年代许多玩具都是自己做,而毽子也不例外。做毽子也能锻炼手工,我小时候就做过好多毽子。做毽子的材料就是铜钱、公鸡毛和鸡翅膀的粗毛管,鸭毛或鹅毛的毛管要更好一些。用铜钱做毽子的底座,是再好不过的材料了。先将粗毛管的一头剪成十字口,大约有铜钱的半径长,将剪开的部分扳成直角,毛管从铜钱的方孔中穿过,用一块布包好,再用针线固定好毛管,毽子的基座就做好了,然后再将选好的公鸡毛插在毛管里,一个漂亮的毽子就做成功了。这种用铜钱做起来的毽子既漂亮,重量又适中,踢起来既蹦得高,又有飘逸感。小伙伴们一下课总喜欢踢几下,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更会围在一起踢,比输赢,看谁踢得多,大家玩得特别开心。
由铜钱我又想到了“铜板”。我们小时候还有个游戏叫“砸铜板”,也叫“砸钱墩子”,这种游戏是要有输赢的。各地的玩法略有不同。记得我小时候“砸钱墩子”,就是在地上横放一块砖,玩的几个人每人放几个铜板在砖上,这个称“钱墩子”。几米远处的地上划一道线,站在线处,手执铜板对准钱墩子砸,被砸掉落砖下的铜板归自己,接着站在你的铜板落点处继续砸,直到砸不中为止,再由第二人开始砸。等到砖上的铜板砸光了再来第二轮。由谁第一个砸呢,也有规定。将一块砖斜着放,形成坡度,然后玩的人手捏住铜板举起来,猛一松手,铜板掉到斜砖上向前滚,大家轮流滚,谁滚得远谁先来,这叫“梭钱道儿”。为了争得第一个砸,有人甚至将铜板的边缘敲得很厚,形成宽边,这样就滚得又稳又远。
我想,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会有“踢毽子”、“砸钱墩子”这样的童年记忆吧。 那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这些游戏,却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 那时候的家庭一般都会有几个铜钱、铜板的,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古币才不再流通,家里面剩几枚没有用出去的铜钱铜板,是不稀奇的。 可后来经历了文革扫“四旧”,多数人家的铜钱铜板都丢失了,而保存下来的就成了收藏品,并发展成为一个收藏品类,最珍贵的铜元,居然在拍卖会上拍到了二百多万元的天价,当然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
或许就是这个童年的记忆,拨动了我的心弦, 莫名其妙地就喜欢上了古铜钱,对它的喜爱就远超过了邮票。那时候,我就买了一本华光谱著的古钱谱,每天总要翻开看上几页,到了礼拜天,就到地摊的钱堆里挑选。刚开始也分不出真假,因为便宜,四毛一个,我就各个朝代的都挑上几枚。晚上回去照着图对照,研究着铜钱的铜质和斑斑锈迹,欣赏着铜钱上的文字,那些真、草、楷、隶精美的书法,引人入胜,心里乐滋滋的喜欢。
后来,对古钱币的喜爱,又进一步膨胀了我的收藏兴趣,涉及的品类也越来越广泛,瓷器、印章、玉石、铜炉都有涉及。二十多年的收藏过程中,与物结缘,与人结缘,既享受喜悦和快乐,也承受痛苦和嘲讽;饱尝人间百味,品人鉴物,五味杂陈,但我的收藏人生之路,却是斑斓的、多彩的,也是无悔的。
http://s3/mw690/006bJJmQzy7l6A8fFNo22&690
http://s1/mw690/006bJJmQzy7l6A91ppCa0&690